怀化市洪江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4 怀化市洪江市统计局

洪江市统计局

2006年3月10日

200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抢抓“中部崛起”和湘西地区开发机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全市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繁荣稳定,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合

经济稳定协调发展。2005年,全市GDP完成22.28亿元,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30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7.77亿元,增长22.0%;第三产业增加值7.21亿元,增长12.4%。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5513元,增长10.9%。第一、二、三产业的构成为32.8:34.9:32.3。

经济增长质量提高2005年,财政收入与GDP保持同步增长,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21.5%和25.0%,快于GDP的增长。

“三化”进程加快农业在落实各级支农政策与推进结构调整中得到加强,通过减免农业税,发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农民减负增收4300万元。工业化进程稳步推进。工业化率为23.6%,完成企业改制67家,一批骨干企业逐步崛起,电力公司、锰业公司、德坤矾公司、港翔公司、水电设备厂公司、福达公司6家企业,完成产值4.43亿元,占规模工业产值47.8%,上缴税金3017万元,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城镇化在完善基础设施与加强城市管理中稳步提高,城镇化率达32.5%,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三化”进程加快,带动了商贸、物流、金融、旅游、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发展。

职工工资稳步提高年末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为16085人,比年初增加1250人,全市从业人员劳动报酬2.13亿元,增长23.7%。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统计,年内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5%。

“8件实事”圆满完成通过考核验收,全面完成省委、省政府提出为民办8件实事的20项工作。

价格水平保持平衡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2%;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1.4%;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6.0%;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为103.5%;房地产价格指数为103.4%。

民主法制建设加强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狠抓干部作风建设、机关效能建设和公务员队伍廉政建设,转变干部作风;深入开展“四五”普法教育,积极推进依法治市进程,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认真抓好安全生产监管,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社会政治继续保持稳定。

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工业经济比重偏低,骨干企业成长不快;财政收支矛盾仍较突出;农民增收基础不够稳固,部分群众生活还较困难;社会稳定工作压力较大。

二、农业

主要农产品产量保持较高水平2005年,全市粮食总产量20.35万吨,油料0.59万吨,增长5.0%,水果13.42万吨,增长0.5%,其中柑桔9.79万吨,增长0.1%,出栏牲猪36.85万头,增长6.5%,出栏牛0.85万头,增长4.9%,出栏羊3.52万头,出笼家禽450万羽,水产品产量4270吨。

农业结构有所调整全年农林牧渔总产值为10.97亿元,增长7.5%,增加值为7.30亿元。农、林、牧、渔产值分别为5.47亿元、1.30亿元、3.61亿元、0.31亿元;增加值分别为3.96亿元、1.09亿元、1.87亿元、0.2亿元。全市粮食播种面积28.91千公顷,其中稻谷播种面积24.10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7.10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5.60千公顷;水果种植面积9.14千公顷。

农业基础设施继续改善。治理病险水库8座,完成水利工程修复1590处,农业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增长。2005年,全市工业增加值5.25亿元,增长21.2%,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9.9%。

企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全市3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330万元,创税收4900万元。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市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52亿元,增长23.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03280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68050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53亿元,增长35.7%。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6.83亿元,农村固定资产投资0.1亿元,农户固定资产投资0.60亿元。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其中基本建设投资3.86亿元,更新改造投资2.31亿元,房地产投资0.76亿元。全年施工项目50个,其中新投资项目47个。

重点工程进展顺利。托口电站进场公路和生活营区建设基本完工,副坝区已经动工建设;花岗岩开发项目投资2000万元,新型合成闸瓦项目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完成;玉龙岩电站建成发电;公溪河流域梯级电站开发全面启动。

五、贸易和商务

商品市场进一步趋旺。2005年,全市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2亿元,增长12.8%。其中市以上4.96亿元,增长38.2%;市以下3.96亿元。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7.50亿元,增长13.8%;餐饮业1.39亿元,增长7.8%。

对外贸易稳中有升。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为1770万美元,增长48%。其中,出口1770万美元,增长48%;招商引资成效较好,全年新批利用外资项目2个,合同利用外资14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9万美元;引进市外境内投资项目31个,合同引资43412万元,实际到位66740万元。

六、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较快增长。2005年运输邮电仓储业增加值1.64亿元,增长18.5%。全市共有客货车457辆,完成货运周转量9020万吨公里,客运周转量11388万人公里,水货运周转量167万吨公里。

邮电通信较快速发展。全市邮电业务总收入6220万元。其中邮政业务总收入736万元,增长3.1%;电信业务总收入2464万元,增长8.8%;移动业务总收入2620万元;联通业务总收入400万元。年末全市固定电话56236户,小灵通6856户,宽带用户3118户;移动用户32748户;联通用户8000户。

七、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2069万元;地方财政收入7135万元,同口径增长25%;一般预算收入7107万元,同口径增长28.7%。财政支出持续较快增长,全年财政支出28302万元,增长32.3%。

金融机构运行平稳。2005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88亿元,比年初净增2.48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15.46亿元,比年初净增2.1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7.87亿元,比年初净增0.38亿元。金融机构全年现金收入58.84亿元,新增8.74亿元;全年现金支出61.60亿元,新增9.1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