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沅陵县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1年,全县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抓好五大特色农业产业、构筑五个亿元产值支柱工业体系和营造三个经济热点"的发展思路,实施"开放兴县"、"旅游兴县"和"民营富县"战略,抓住机遇,克服困难,稳步推进各项改革,国民经济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进步。据统计,全县GDP为279168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3.4%(其中县属GDP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63860万元,同比增长2.5%;第二产业153226万元,与上年持平;第三产业62082万元,同比增长14.1%。 整体上看,国民经济呈现适度增长格局,经济运行环境有所改善,经济发展趋势良好,出现了一些经济亮点。但由于长期积累的体制问题和结构矛盾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性缓解,在市场需求约束加强的情况下,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仍然不高。 一、农业 农业平稳增长。2001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5.7亿元,同比增长3.3%,其中农业产值29895万元,同比增1.54%;林业产值11709万元,同比增6.5%;牧业产值13756万元,与上年持平;渔业产值2085万元,同比增46.6%。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1.54千公顷,同比减5.9%;粮食总产量226685吨,同比减4.1%。其中稻谷总产量185898吨,同比减5.3%;小麦总产量40吨,同比减少28.6%;玉米总产量8465吨,同比减29.5%。豆类总产量10872吨,同比增14.2%。薯类总产量(按折粮计算)20295吨,同比增17.9%。 特色农业抓出成效。中药材产值1901万元,比上年增长21.9%,茶叶产值263万元,同比增36.3%;水果产值1040万元,同比增10.9%。 当年出栏猪30.01万头,同比下降5.1%;出售和自宰的牛0.88万头,同比减17.0%;出售和自宰的肉用羊6.56万只,同比减22.2%。2001年肉类总产量31679吨,同比减2.1%;蜂腊产量2311吨,同比增43.4%;禽蛋产量1456吨,同比增16.7%;水产品产量4802吨,同比增65.9%。 年末牛存栏104708头,同比减1.2%;生猪存栏23.21万头,同比减3.0%;羊存栏9.31万只,同比减7.2%;家禽存笼308.92万羽。 二、工业 全社会工业实现增长。2001年全社会工业产值10.38亿元(不变价),同比增1.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7.65亿元,同比减1.3%;限额以下工业企业及个体经营单位实现产值2.73亿元,同比增长7.7%。 县属工业生产增长较快。2001年县属工业产值4.39万元,同比增长12.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6560万元,同比增长19.0%。 主要工业产品量有升有降。2001年县属发电量29023万千瓦时,同比减0.2%;水泥27800吨,同比增39%;铅精矿523吨,同比增55.7%;锌精矿3575吨,同比增长1.1%;纤维板8300立方米,增长7.5%;工业硅1385吨,同比增1.48倍,机制纸完成4108吨。 工业企业改革加快进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据测算,2001年工业效益综合指数较上年上升20.8%。亏损面减小,亏损企业由上年的8家减至5家。盈利企业盈利额达到7028万元。盈利较多的企业有高滩发电公司盈利357万元,沈家垭金矿盈利162万元,辰州矿业公司盈利456万元,振沅集团盈利144万元,五强溪特种造纸厂盈利54万元。转亏为盈的企业有县电业公司、木材加工厂和县水泥厂。 三、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全县交通运输邮电业完成增加值11636万元,比上年增长19.1%。年末,全县拥有载客汽车435辆,其中交通部门65辆,社会单位47辆,个体私人323辆,总客位8783座。拥有载货汽车1346辆,总吨位5988吨。拥有其他机动车1424辆,总吨位3259吨。轮胎式拖拉机194辆,吨位达164.9吨。本年新购置汽车69辆,其中载客汽车29辆,载货汽车40辆。 全县拥有水路运输船舶259艘,总净载重7469.5吨,其中机动船245艘,吨位7098.5吨;驳船5艘,吨位371吨。在机动船中,客船73艘,载客量3171座;货船180艘,净载重量7098.5吨;拖船1艘。 2001年全县完成客运量1007.82万人,实现客运周转量30337.01万人公里,其中公路客运周转量28366.07万人公里,水路客运周转量1970.94万人公里。全年完成货运量234.57万吨,实现货运周转量16599.03万吨公里,其中公路货运周转量14229.1万吨公里,水路货运周转量2369.93万吨公里。 邮电业发展较快,特别是最近几年增长迅速。电信、邮政、移动、寻呼四家业务总量为4413万元,同比增37.3%。2001年交换机容量增加7110门,全县电话交换机总容量为58432门。电话机用户增加4318门,电话用户已达37147户,其中住宅电话用户32975户。按地域分,城市电话用户为18711户,农村电话用户18436户,全县52个乡镇均实现通电话,在647个行政村中,已通电话村为369个,通电话率为57.0%,出现了4个电话村。 邮政业务总量为1508万元,实现业务收入1077万元。其中储蓄收入375万元,集邮收入345万元,报刊发行收入73万元,函、包特快收入250万元,其他收入34万元。全县人均用邮16.9元。 移动通讯迅猛发展,移动公司业务总量实现913万元,2001年新增移动用户4670户,总移动用户达8959万元(不含联通)。 四、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状况有所好转,但收支矛盾依旧突出。2001年县本级收入9575万元,同比增长7.4%;财政支出为19655万元,同比增长23.8%。由于提高理财透明度,强化预算约束,财政执行情况良好。在降低税收成本,压缩非生产性支出,化解财政风险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降低税收成本138万元,削减非生产性支出612万元,消化财政债务3772万元。 金融形势基本稳定,宏观调控能力加强。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27846万元,同比增加17273万元,增长15.6%。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7491万元,同比增加1052万元;财政存款552万元,同比增加260万元;机关团体存款1005万元,同比减少538万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04070万元,同比增15380万元(活期储蓄30973万元,定期储蓄73097万元),农业存款3326万元,同比减少501万元。 贷款投放增加,金融对地方经济支持力度加大。年末各项贷款余额为91700万元,同比增4411万元。贷款投向重点突出,大宗贷款主要投向工业企业,促进工业经济回升,县工行向湖南金石矿业有限公司发放贷款1500万元,县农行和县中行分别给高滩电站发放贷款500万元、1000万元。 现金呈投放态势,全县金融机构累计净投放17567万元。 保险事业继续发展,公民投保意识进一步增强,全县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2523万元,同比增5.6%,其中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收入为1611万元,同比减0.9%;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收入为601万元,同比增20.0%。四家保险机构共赔付1010万元,赔付率为4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