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鹤城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4 怀化市鹤城区统计局

2004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人民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提前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总体目标,抢抓发展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继续推进结构调整,战胜了禽流感的冲击和原材料、燃料涨价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全市经济步入新的经济增长时期,呈现出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各项社会事业有了新的进步,人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完成了全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经济、社会进一步协调发展。

一、全区生产总值

全区经济平稳增长。据统计,全年完成全区生产总值19.25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8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7.02亿元,增长9.8%;第三产业增加值9.85亿元,增长12.2%。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为12.4:36.5:51.1,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比上年降低1.2个百分点,提高0.3个百分点,提高0.9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6613元,比上年增长12.1%。

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结构不够合理,工业化程度不高;财政收入规模偏小,区乡财政困难;民间投资尚未充分启动,消费增长乏力;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加大,部分城乡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增长,2004年全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7亿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农业产值1.88亿元,增长6.4%;林业产值0.54亿元,增长6.0%;牧业1.5亿元,增长5.3%。主要农产品平稳发展,其中粮食产量为5.76万吨,下降0.01%。其中谷物产量为5.4万吨,下降0.02%,薯类产量0.18万吨,经济作物油料产量0.35万吨。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20.46千公顷,增长0.05%,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53千公顷,增长0.03%。蔬菜产量7.29万吨,增长4.0%,水果产量1.2万吨,增长9.0%。在种植业中经济作物和农产品优质率均比上年有所提高。

农业和农村经济中主要问题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滞后于市场,不合理现象依然存在;农业发展的后劲有待提高;科技含量低,经营机制创新转换慢,抵卸市场风险能力弱;农业生产经营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经济效益有所提高,企业改革和结构调整有序推进。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6.80亿元,增长9.9%。国有及非国有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2.1亿元,增长22.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9亿元,增长26.1%,集体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1亿元,增长26.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完成工业总产值3.7亿元,下降5.3%。产品产销率100%,与去年持平。全区建筑业增加值2218万元,增长6.9%。

工业和建筑业中主要问题是:企业亏损面仍居高不下,扭亏增盈工作任务艰巨,传统工业技术落后,产品竞争能力不强,再就业压力加剧,企业两极化发展的趋势更为明显。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有所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3.8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41亿元,更新改造完成1.13亿元,房地产开发增长迅猛,全年完成投资0.65亿元,较去年增长1.6倍。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呈现逐步回升态势。全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集额10.21亿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0.3%。国内贸易业中主要问题是城乡市场反差较大;节假日市场与平常反差较大。

物价总水平涨幅增高。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5.4%,比上年高3.9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5.3%;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为123.1%;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8.0%;房地产价格指数为105.1%。当前价格上涨具有结构性、局部性和恢复性的特点,尚不足以形成通货膨胀,但对居民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压力。

六、财政、金融
2004年,我区严格财税征管,积极组织财政收入,确保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区共实现财政总收入5312万元,比上年增长16.7%,财政支出15450万元,增长18.2%。金融稳定发展,存款余额继续增加。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3.32亿元,下降19.1%,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3.74亿元,同比增长5.0%,保险费收入4041万元,同比增长1.8%。

七、教育、卫生

教育事业稳定发展。全区共有普通中学39所,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4628人,比去年同期净减878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9709人,比去年同期净增2191人。全区共有普通小学58所,比去年同期减少25所,小学在校学生31217人,比去年同期减少2438人,年内共招收新生5757人,毕业生5765人。

卫生事业又创新绩。2004年全区拥有各类卫生机构22个,其中医院4个,卫生院15个。卫生从业人员542人,卫生机构床位数481张。

八、人口和人民生活

2004年年度全区总人口33.5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83万人,非农业人口22.7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73‰,计划生育率为96.1%,出生性别比为109。

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2004年全区在岗职工10596人,增长3.4%,工资总额12559万元,增长7.9%,在岗职工人均工资12078元,增长9.3%。2004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11元,增长10%,其中人均工薪收入为5711元,增加555元;经营净收入392元,增加118元;转移性收入1023元,减少42元。城镇居民支出上升,人均消费性支出5035元,实际增长9.5%。其中交通及通信消费支出423元,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838元,医疗保健消费支出242元,分别增加37元、161元和持平;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0.7%;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0.42辆,家用电脑16.52台;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96平方米,增加1.2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25元,增加175元,增长6.4%。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支出3748元,增长9.1%。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全区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