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鹤城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4 怀化市鹤城区统计局

2003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全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繁荣稳定,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一、全区生产总值

全区经济平稳增长。据统计,全年完成全区GDP17.03亿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1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6.16亿元,增长11.8%;第三产业增加值8.56亿元,增长10.6%。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为13.6:36.2:50.2,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年降低1.1个百分点,提高0.9个百分点,提高0.2个百分点。人均GDP5898元,比上年增长8.1%。

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结构不够合理,工业化程度不高;财政收入规模偏小,区乡财政困难;民间投资尚未充分启动,消费增长乏力;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加大,部分城乡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增长,2003年全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7亿元,比上年增长3.6%,其中农业产值1.65亿元,增长10.5%;林业产值0.5亿元,下降9.3%;牧业1.19亿元,增长3.8%。主要农产品产量有所增加,其中粮食产量为5.77万吨,增长0.07%。其中谷物产量为5.5万吨,增长0.1%,薯类产量0.18万吨,经济作物油料产量0.34万吨。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20.35千公顷,增长2.5%,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5千公顷,增长2.2%。在种植业中经济作物和农产品优质率均比上年有所提高。

农业和农村经济中主要问题是:非农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明显,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增多。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经济效益有所提高,企业改革和结构调整有序推进。全年完成工业产值21.51亿元,增长12.4%,增加值6.01亿元,增长12.1%。国有及非国有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0.4亿元,增长19.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3亿元,增长9.3%,集体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8亿元,增长25.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完成工业总产值4.3亿元,增长3.5%。产品产销率99.9%,于去年持平。全区建筑业增加值1517万元,下降20.2%。

工业和建筑业中主要问题是:企业亏损面仍居高不下,扭亏增盈工作任务艰巨,传统工业行技术落后,产品竞争能力不强,再就业压力加剧,企业两极化发展的趋势依旧。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有所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3.4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更新改造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完成0.93和0.25亿元,增长17.3%和9.0%,而基本建设投资增幅较大,全年完成投资额1.42亿元,增长27.9%。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呈现逐步回升态势。全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集额8.83亿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0.1%。国内贸易业中主要问题是城乡市场反差较大;节假日市场与平常反差较大。

物价总水平适度回升。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1.5%,比上年高1.7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指数为103.1%,医疗保健价格指数为118.8%;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1.1%;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为101.6%;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为106.8%;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1.6%;房地产价格指数为102.7%。当前价格上涨具有结构性、局部性和恢复性的特点,尚不足以形成通货膨胀,但对居民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压力

六、财政、金融

2003年,我区严格财税征管,积极组织财政收入,确保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区共实现财政总收入4553万元,比上年增长7.5%,财政支出13075万元,增长10.2%。金融稳定发展。存款余额继续增加。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42.49亿元,增长61.0%,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5.57亿元,同比增长35.0%,保险费收入3968万元,同比增长25.0%。

七、教育、卫生

教育事业稳定发展。全区共有普通中学39所,比去年同期净增2所,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5506人,比去年同期净增2509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7518人,比去年同期净增731人。全区共有普通小学83所,比去年同期减少9所,小学在校学生33655人,比去年同期减少1981人,年内共招收新生5645人,毕业生7438人。

卫生事业又创新绩。2003年全区拥有各类卫生机构29个,其中医院5个,卫生院16个。卫生从业人员2262人,卫生机构床位数1586张。

八、人口和人民生活

2003年年度全区总人口33.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89万人,非农业人口22.49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5.14‰,计划生育率为96.5%。

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2003年全区在岗职工10249人,下降9.4%,工资总额11639万元,增长7.4%,在岗职工人均11051工资元,增长14.7%。2003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82元,增长9.5%,考虑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0%,其中工薪收入5155元,增长9.8%;经营净收入274元,增长58.0%;转移性收入1065元,增长2.0%。城镇居民支出上升,人均消费性支出4453元,考虑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其中交通及通信消费支出388元,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678元,医疗保健消费支出241元,分别增长3.8%、6.5%和12.2%;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0.7%;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0.42辆,家用电脑14台;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9.7平方米,增加1.2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2750元,比上年增收150元,剔除物价因素影响,实际增长6.2%。其中,工资性收入530元,家庭经营收入1914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32元,比上年增长2.2%。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49.0%。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全区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