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蓝山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4 永州市蓝山县统计局

六、对外经济贸易

外贸进出口总额迈上新台阶。据部门统计,2006年,全县外贸进出口总额300万美元,增长50%。其中出口250万美元,增长25%。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2006年全县合同利用外资2550万美元,实际到外资2185万美元,增长45.7%。引进内资7.7亿元,实际到位内资7.3亿元,增长32.7%。签约项目审批注册6个,中博会上签约外资项目3个。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2006年,完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增加值32576万元,增长7.2%。全县全社会货物周转量85571万吨公里,增长8.7%;旅客周转量55612万人公里,增长8.8%。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1892万元,增长35.2%。年末全县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7.25万户,比上年末净增1.85万户。其中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5万户,净增0.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6万户,净增1.35万户。 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达3800户。

八、财政、金融与保险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2006年,全县财政总收入13012万元,增长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667万元,增长14.9%。在总收入中,国税完成3697万元,增长40%;地税完成3514万元,增长3.0%;财政完成5801万元,增长16.8%。全年财政总支出为28609万元,增长   25.1%。其中财政支农支出3264万元,增长19.9%,科技三项经费支出270万元,增长17.4%。

金融运行平稳。2006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7.67亿元,增长20.7%,比上年提高5.3个百分点;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21亿元,增长18.3%。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59亿元,增长6.3%,比上年提高4.7个百分点; 其中短期贷款3.61亿元,增加0.33亿元;中长期贷款1.98亿元,增加0.16亿元。

保险事业稳步增长。全年保费收入5368万元,增长22.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90万元;寿险保费收入4622万元,增长24.9%;中华险保费收入156万元。全年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852.5万元,增长38.3%。

九、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全县拥有普通中学29所,中等职业学校2所,小学32所,小学教学点178所。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9.7%,提高0.1个百分点。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9380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1103人,增长23.6%。小学在校学生28720人,增长2.3%。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拥有乡镇文化站12个,文化管1所,文物管理所1所,图书馆1所,文化娱乐开发中心1所。文物藏品69件,新增52件。其中二级17件,三级51件,图书馆藏书2.63万册,新增3.3万册。新华书店出售各类出版物136.15万册,全县报刊期发累计21.68万份,增加2.26万份。

卫生事业平稳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妇幼保健院、卫生监督所各1所,拥有床位总数490张。各村都有医疗点,全县卫生工作人员844人,增加2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694人,增加7人。新建2所卫生院门诊楼。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村358个,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24.57万人,参合率达77.3%。

广播电视事业继续发展。全县拥有电视台1座,差转台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82%,上升2个百分点。全县有线电视用户3.6万户,增加0.1万户。

体育事业有新进展。2006年 ,在全省民运会上夺得个人金牌1块,湖南省第十届运动会田径赛上荣获男子乙组200米第八名、400米第五名成绩。

十、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 全县地表水环境质量保持Ⅱ类水质以上,大气环境质量达国家二级标准。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合格率70.2%,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78.2%。全年环境污染治理完成投资352万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46起,关停违法排污企业27家。

十一、 人口与计划生育

据抽样调查:年末全县总人口35.50万人,比上年增加0.1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64万人,乡村人口25.86万人,城市化水平27.15%,人口出生率为8.7‰,死亡率4.2‰,自然增长率4.5‰。

计划生育情况:计生委统计,已婚育龄妇女人数70343人,领独生子女证人数4710人,出生人数3356人,死亡人数1566人,施行计划生育手术5320例,其中绝育1443例,上环2807例,取环446例,人工流引620例。全年共发放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   17.64万元,独生子女死亡伤残扶助金4200元,共有301名奖励扶助对象受益。

十二、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2006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401  元,比上年增加249元,增长8.0%,其中工资性收入1265元,增加250元;家庭经营收入1893元,减少60元;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    243元,增加5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94元,增长8.2%,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524元,增加126元,恩格尔系数48.6%。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26台,增加4台;电话机13部,增加4部;移动电话18部,摩托车14辆,增加2辆;人均住房面积37.69平方米,增加3.05平方米。 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17元,比上年增加1035元,增长13.9%。从业人员劳动报酬18948万元,增长   14.6%,在岗职工人平工资13187元增长11.5%。

社会保障工作全面发展。全年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2590人,增长   9.4%;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6574人,增长11.6%,失业保险参保人数   9466人,增长10.6%,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1174万元,增长13.9%,发放城镇居民最底生活保障金495万元,增长41.4%。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蓝山县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常住人口是指户口登记地在本地且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和居住在本地、户口不在本地但已经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以及居住在本地、户口待定的人口。计算公式为:常住人口=户籍人口—户口在本地但已经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居住在本地、户口不在本地但已经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居住在本地、户口待定人口。本公报所使用的2006年常住人口数为本年度人口抽样调查推断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