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蓝山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三化”进程,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不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劳务经济和民营经济,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努力战胜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严重的自然灾害。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质量效益同步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一、综合 2003年,国民经济整体上保持持续、快速、平稳的运行。全县GDP完成13.44亿元,同比增长10.7%,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为1999年以来增速最快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1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4.05亿元,增长18.7%;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5.07亿元,同比增长11.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4072元,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3872元。三次产业结构为32.0:30.2:37.8。非公有制经济中国内生产总值8.78亿元,占整个国民经济的65.2%。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还不太合理,农民收入增长较缓,城乡需求不平衡,就业压力较大。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县粮食总产量11.95万吨,同比增长3.8%;蔬菜产量8.88万吨,同比增长8.7%;烟叶5065吨,同比增长8.6%;水果产量2.12万吨,同比增长10.9%;出栏肉猪44.2万头,同比增长2.4%;出栏家禽195万羽,同比增长2.1%;禽蛋606吨,同比增长0.5%;水产品产量1870吨,同比增长10.6%。 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稻谷播种面积17.24万亩,比上年减少4.5%,其中优质稻播种面积4.35万亩,增长3.9%;烟叶播种面积4.18万亩,同比增长8.2%;蔬菜瓜果播种面积8.67万,增长45%;当年退耕还林面积5.22万亩,迹地更新600亩,成幼林抚育11.58万亩,零星植树85万株,木材采代5.75万立方米。实现种植业及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2263万元,林业产值6206万元,牧业产值31320万元,渔业产值1156万元。 建整扶贫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全县共安排建整扶贫村26个,其中8个贫困村,投入扶贫资金860万元,有960人解决温饱或越过低收入线。 三、工业和乡镇企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部工业总产值91436万元,同比增长12.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9695万元,同比增长19.7%,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产值2688万元,同比下降2.8%,重工业产值17007万元,同比增长24.4%。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产值5308万元。全年工业增加值31064万元,增长13.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940万元,增长26.3%。 工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19619万元,同比增长19.8%,产品销售率为99.2%,实现销售利润917万元,增长205%,工业经济效益指数118。 乡镇企业健康发展。据乡镇企业局统计,全年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151510万元,增长11.1%,其中集体企业产值2650万元,私有企业产值62954万元,个体企业产值76081万元,股份合作企业完成9825万元。全年完成乡镇企业增加值51900万元,增长10.9%,实现利润10989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9578万元,同比增长37.3%,其中国有经济投资15297万元,增长130.6%。非国有经济投资34281万元,增长16.3%。按管理渠道分,基本建设投资10945万元,增长272.3%;更新改造2701万元,增长6.2%。其它投资1651万元,增长43.4%。年内在建工程项目59个。 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成绩显著。2003年全县重点项目建设工程12个,完成投资1.7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2%。龙点重点工程进展顺利,“东方大道”土方工程基本完成,市政广场建设全面起动,高塘坪抽水蓄能工程完成40%,新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已完成80%的工程量。 招商引资和外经外贸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县合同利用外资1274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000万美元,到位内资1.8亿元,外贸出口实现零的突破。 建筑业发展加快。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4065万元,比上年增长37.3%,完成建筑业增加值9471万元,增长37.3%。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5家,完成产值7986万元,增长14.7%,实现利润92.6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7.4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4.23万平方米。 五、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邮电业继续发展。完成交通运输邮电业增加值12801万元,增长10.9%,全县公路货物周转量61763万吨/公里,增长8.0%,公路旅客周转量40298万人公里,增长8.4%;邮电业务总量3740万元,增长25.2%,电信业务总量1590万元,比上年增长7.4%。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6万户、增长8.3%。移动电话用户2.1万户,增长23.5%,全县拥有联通GMS网5个。 六、商业、财政、金融和保险 消费品市场销售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828万元,增长11.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35359万元,增长11.1%,餐饮业2139万元,增长27.8%,其它行业330万元,增长18.7%。商品经营方式灵活多样,超市经营、专卖经营、联销经营、总经销、总代理等方式的企业逐年增多。 财政工作有新的突破。全年财政总收入8218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2.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046万元,增长12.6%,税收返还收入1339万元。上级补助收入7161万元。全年财政总支出14884万元。 金融市场稳定,银行存贷款增加。2003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367926万元,新增126408万元,增长52.3%。各项年末存款余额107542万元,新增10065万元,增长10.3%,其中城乡居民存款余额93175万元,增长9.3%。年末各项贷款余额43824万元,增长3.2%,其中个人消费款2239万元,增长29.9%。 保险事业继续发展。全年保费收入3320万元,比上年增长16.7%,其中财产险收入432万元,人寿保险收入2888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8%和19.1%。全年保险赔付额为421万元,人民的保险意识不断增强。 七、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教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年末全县有学校308所,普通中学在校生25489人,职业中专在校学生714人,小学在校学生32180人。学龄儿童毛入学率102%,初中毕业升学率66%,全年升入各类大专院校的学生600人,其中本科上线197人。蓝山县第二中学被省教育局评为全省重点中学。 群众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拥有乡镇文化站13个,文化管1个,文物管理所1个,图书馆1个、文化娱乐开发中心1个,文物藏品700件。县图书馆藏书2.2万册。新华书店出售各类出版物70万册。全县报刊期发21.68万份。拥有电视台1座,差转台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0%,全县投资45万元对有线电视进行改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