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宁远县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4 永州市宁远县统计局

2002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认真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年初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积极扩大内需,开拓市场,努力克服自然灾害,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逐步繁荣,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增长。据初步测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27260万元,增长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6946万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60444万元,增长12.1%,第三产业增加值79870万元,增长13.1%。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02年,三次产业结构为38.2/26.6/35.2,与上年比,分别下降3.9个百分点,升0.8个百分点,升3.1个百分点。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2002年,全县粮食总产量实现239361吨,比上年减7452吨,减3%;棉花357吨,比上年减13.1%;烤烟5128吨,比上年增1034吨,增25.3%;水果52210吨,比上年增21924吨,增72.4%;蔬菜总产量213834吨,比上年增47576吨,增28.6%;出栏肉猪69万头,比上年增3.4万头,增5.2%;出笼家禽648万羽,比上年36万羽,增5.9%;出笼肉兔89.62万只,比上年增64.82万只,增161%;水产品总量11206吨,比上年增37吨,增0.33%。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县粮食种植面积46.01千公顷,比上年增0.41千公顷。其中稻谷面积36.83千公顷,比上年增0.16千公顷,其中优质稻面积14.65千公顷,比上年增5.02千公顷。经济作物中,油料作物种植1.19千公顷,比上年减0.08千公顷,棉花种植0.31千公顷,比上年减0.04千公顷,优质烤烟种植2.51千公顷,比上年增0.67千公顷,蔬菜种植6.71千公顷,增加0.06千公顷。

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年来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73852千瓦,比上年增6%。

三、工业和固定资产投资

工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全部工业总产值为124133万元,比上年增9.5%。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总产值20223.8万元,增长31.2%。

主要产品产量:白酒2106吨,增63.5吨;水泥25.43吨;发电量6965万千瓦时。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45507万元,同比增长20.9%。其中国有及其他投资11381万元,同比增长11.6%,城镇集体投资3260万元,增长19%;城乡居民个人投资30866万元,增长25%。

各项基本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永连公路宁远段已正式竣工通车,九疑大道已正式破土动工。

四、国有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355万元,比上年增长8%。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7950万元,增长6.2%;餐饮业零售6510万元,增长43%;农业生产者零售17934万元,增长7%。

五、交通、邮电及旅游

年末拥有民用车辆2580辆,客运周转总量43919万人公里,货运周转总量18866万吨公里。邮电通讯发展迅速。全年邮电业务总量达1331万元,同比增长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0660户,移动电话用户12870,国际互联网用户330户,93%的村开通电话,农村电话普及率达22%。

旅游业继续发展。来宁远旅游人员不断增加,全年共接待旅游人数2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实现1220万元。

六、财政、金融、保险业

2002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9200万元,比上年增长8.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695万元,增长10%,上划中央财政收入1505万元,与上年持平,全年财政总支出19880万元,增长25.8%。

金融机构不断加强和完善功能,对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年末各种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6.22亿元,比年初增2.37亿元,其中城乡居储存款14.69亿元,比年初增2.12亿元,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74279万元,比年初增4837万元。

保险事业加速发展,全年各种保费总收入2972.3万元,已决赔款626.6万元。

七、教育、卫生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县中小学,在校学生数达12.4万人,其中,中学生4.01万人,小学生8.39万人。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高考成绩再创新纪录,县第一中学列为省重点中学正式挂牌。

2002年末年拥有卫生医疗机构53个,床位总数877床,实现了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医药卫生监管和卫生防疫工作进一步加强。

八、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总人口77.8万人,其中男性41.1万人,女性36.7万人,城镇人口9.52万人,乡村人口68.28万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12元,比上年增加3元,城镇单位年末从业人员19882人,同比减1787人,单位从业人员报酬17004.3万元,同比增15.1%。

养老、医疗保险进一步稳固,年末参加养老保险人数达29210人,参加医疗保险1673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