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双牌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4 永州市双牌县统计局

2006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克服洪涝灾害、资金紧张和土地紧缩等困难,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经济综合发展迈入全省十快县行业。

一、综合

综合实力持续增强。据初步核算: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150441万元,比上年增长12.1%,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014万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50121万元,增长18.6%;第三产业增加值47306万元,增长13.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9900元,增长13.9%;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8720元;人均财政收入806元,增长17.8%。

经济结构明显优化。2006年,在全县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8.1:30:31.9调整为35.2:33.3:31.5。其中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下降了2.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提高了3.3个百分点。全县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8.3%,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比全市平均水平快5.2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8.0%,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比全市平均水平快2.5个百分点。

和谐社会建设全面推进。2006年,八件实事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840人,完成任务的101.43%;新增基本养老保险人数809人,完成任务的101.13%;新增工伤参保人数168人,完成任务的105.19%;新增医疗保险人数1310人,完成任务的119.09%;建设沼气446口,完成任务的101.30%;建设农村中小学寄宿学校3426平方米,新建和改扩建农村卫生院7所,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扶金发放及时到位率达100%;建设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房316.8平方米;新建养老院1所,集中供养五保老人30人;新建与改造通乡公路129公里,新建通村公路247.17公里,通电话行政村建设最后6个全部开通。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还不够高,一些经济指标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三林”问题突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未形成;资金投入紧张,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化解;可用财力偏少,资金调度依然紧张;发展环境不优,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农业

农业生产全面发展。2006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3.88千公顷,比上年增长3.5%,总产量67193吨,增长2.3%。油料作物总产量615吨,增长4.2%;蔬菜播种面积3.83千公顷,增长5.8%,总产量124742吨,增长6.9%;水果产量15785吨,增长7.7%。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6606万元,比上年增长6.5%。

养殖业稳步攀升。全县全年生猪出栏14.56万头,增长6.4%;牛出栏0.82万头,增长3.8%;山羊出栏14.3万只,增长4.7%;家禽出笼171万羽,增长6.4%;水产品产量2610吨,增长3.2%;发展养殖大户1310户,新增养殖大户105户。

林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县完成造林面积5.08万亩,占任务4万亩的127%;其中退耕还林0.9万亩,世界银行贷款造林1.1万亩,一般性造林3.08万亩。以工业原料林、速生丰产林、楠竹为重点的林业基地建设突飞猛进,我县林业实力跃居全省第六,跻身全省林业十强县。

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以试点村为带动,筹措新农村建设资金5000余万元,加强了对农村道路、水利、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及公共事业的投入。49个试点村共硬化道路61公里,架设桥梁10座,整修骨干山塘18口、病险水库5座,新修、改造水渠56公里,修复水毁工程60处,新建村级办公大楼4栋,新建村级文体活动室15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2006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42541万元,比上年增长21.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966万元,增长21.0%,其中轻工业增加值10242万元,增长12.8%;重工业增加值30742万元,增长29.2%。

民营工业增势强劲。2006年,民营企业完成工业总值98610万元,比上年增长36.6%,增幅居各经济类型之首;民营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22778万元,增长30.8%,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的78.3%;实现利润8360万元,增长50.8%;民营工业已成为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

重点骨干企业贡献突出。2006年,南岭化工厂、双牌电站、双牌钢铁厂、双牌铝厂等4家骨干企业共拥有资产4.36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资产的64.3%;全年实现利润5554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54.8%,利润增幅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14.8个百分点,对全县工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综合经济效益大幅提升。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16533万元,比上年增长31.4%;实现利润10126万元,增长14.4%;实缴税金4879万元,增长22.1%;综合经济效益指数161.3%,比上年提高16.3个百分点。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县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7580万元,比上年增长3.2%。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9045万元,比上年增长2.7%;全员劳动生产率51363元/人,增长4.6%,房屋施工面积12.19万平方米,增长5.2%;竣工面积8.39万平方米,增长14.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2006年,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96569万元,增长35.5%;其中城乡5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额88711万元,增长33.9%;增幅比去年同期快5.8个百分点。在全部开工实施的项目中,总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项目90个,增长25%;完成投资额72650万元,增长37.5%。红阳公路、潇水大桥建成通车;滨河广场、明珠工业园、生活垃圾处理场、城市防洪工程、3.5万伏开关站全面启动;二广高速、207国道二级公路改造立项并完成勘察设计;小水电开发如火如荼,全县立项和在建的小水电项目62处,总装机17万千瓦,共完成小水电投资1.68亿元。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2006年,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7980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9%;旅客周转量14785万人公里,增长8%。年末全县公路里程1288公里,其中:国道61公里,省道35公里,县乡道232公里;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782台,增长7.8%。

邮电通信业持续发展。2006年,全县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684万元,比上年增长20.3%;其中邮政业务总量460万元,增长4.5%;电信业务总量1760万元,增长14.3%。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2.1万门;年末全县固定电话新增用户482户,达到14230户,增长3.5%;移动电话新增用户4710户,达到23110户,增长25.6%;全县电话普及率达21.6部/百人;互联网用户1470户,增长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