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冷水滩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05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化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区工作大局,依托优势,大力发展区域经济,着力推进“三化”进程,努力实现“富民兴区”战略,全区经济保持稳定快速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 一、综合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05年,全区完成地方生产总值(GDP)57.79亿元,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22亿元,增长8%;第二产业增加值20.53亿元,增长15.1%;第三产业增加值27.04亿元,增长11.6%。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7.7:35.5:46.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12022元。 区域经济快速协调发展。依托城市,围绕城市,服务城市,突出以发展工业经济、现代都市农业、城市建设和产权交易为重点,带动商贸流通,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2005年城市化水平为48.2%,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涨幅创历史新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1.8%;在城市经济的带动下,农业产业化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05年全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250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8家,龙头企业建立原材料产生基地7.5万亩,安排农村劳动力2.7万多人,出口创汇5795万美元。 市场价格运行在合理区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4.3,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其中消费品价格指数为104.5,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为101.5。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1.3。 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据劳动部门统计,2005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4334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577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953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地区外就业4807人,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 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2005年,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18038万元,同口径增长30.69%。其中税收收入14695万元,增长20.6%,上划中央“两税”收入3980万元,增长30.62%;地方财政收入11747万元,增长32.5%。全年财政总支出完成30869万元,同比增长27.5%。 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总量偏小、工业薄弱;微观经济运行活力不够强,特别是部分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较差,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缺乏长效机制,“三农”问题仍比较突出等。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村经济进一步复舒。中央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更有效的支持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重大政策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182465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3.2%。其中农业产值84421万元;林业产值5727万元;牧业产值77858万元;渔业产值13662万元。2005年全区粮食总产量312075吨,增长8.59%。其中谷物292248吨,增长8.69%;大豆6335吨,增长11%;薯类12619吨,增长5.3%;棉花735吨;油料3878万吨;烤烟590吨,水果44010吨;蔬菜276285吨,增长8.1%;出栏肉猪71万头,增长9.9%;出栏家禽1104万羽,增长7.4%;禽蛋5550吨,增长8.8%;水产品产量17800吨,增长7.2%。 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区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全年发放良种补贴资金578万元,并取消了农业税,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全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53.04千公顷,比上年增加3.61千公顷,增长6.5%。其中优质稻种植面积22.02千公顷。退耕还林0.4千公顷。 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改善。全区共开工各类水利工程5200处,完成项目5200个,投入资金1585万元,劳动工412万个,完成土石方257万立方米。全年新增有效灌溉和灌溉面积1.84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10平方公里,新增水量560万立方米。全年造林面积6005公顷,年末有林面积32174公顷,活立木蓄积总动力9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4.6%。年内新建农户沼气池1819个。 建整扶贫工作有新突破。2005年,全区共确定建整扶贫布点村13个,共投入扶贫资金161万元,启动扶贫开发项目18个,帮助布点村农民人平增收410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全区围绕发展壮大中心城市经济,加快结构调整和改革力度,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工业经济驶入健康发展快车道。2005年,全区全部工业实现产值29.74亿元,增加值7.8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5.42%和35.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8.39亿元,增加值5.62亿元,同口径分别比上年增长75.3%和81.8%。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基本形成了食品、制药、建材、电力、机械等五大支柱产业,发展壮大了一批以熙可食品、泉辉罐头、中大水泥、电线电缆公司、瑞健节能、宋家洲电站、四通植物、百草制药、重庆国人啤酒等为代表的区属骨干企业。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产值5.33亿元,增长56.2%;重工业产值13.06亿元,增长76.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5.75亿元,增长61.6%;股份制企业产值10.54亿元,增长92.2%。 产销两旺,经济效益稳步上升。2005年,全区完成工业技改投资2.16亿元,增长75.6%。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产值0.25亿元,比上年高18.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量中,水泥25.79万吨,增长16.3%;饲料78674吨,增长99.2%;发电量15399万千瓦小时,增长9.38%;电线52652公里,增长81.3%;墙地砖22070万平方米,增长15.6%;罐头71676吨,增长25.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好于去年,实现利润6135万元,同比净增加2873万元,增长88.1%。亏损额468万元,亏损面3.8%,同比下降7.9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05.6%,同比上升5.1个百分点。 兴产业,抓调整。突出主导产业抓调整,行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一些传统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科技含量提高,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逐步推广应用。产品结构继续优化,企业做大做强取得新成效,年末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个,为我区工业发展奠定了有利基础。 建筑业发展加快。全区区属建筑业产值64509万元,同比增长14.9%。四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525万元,增长21.3%;税金总额1924万元,增长35.6%。建筑单位个数18个,其中投标承包工程18个,房屋建筑面积122万平方米,增长12.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持续稳定增长。2005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06亿元,增长33.8%。城镇投资50万元以上的完成投资13.76亿元,增长49.6%。其中城镇完成10.9亿元,增长36%,农村完成投资0.4亿元。房地产完成投资2.45亿元,增长121.3%。投资50万元以下完成2.3亿元,增长19.8%。年内新开工项目71个,竣工项目46个,分别增长18.3%和4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