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宜章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4 郴州市宜章县统计局

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百年罕见的冰雪灾害和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全县上下在县委和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心同德,顽强拼搏,克难奋进,沉着应对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和冲击,全县经济总体呈现逆势上扬、物价回稳、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发展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4841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6%(比上年,下同),人均GDP13391元(按现价汇率折算为1960美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44645万元,增长6.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95022万元,增长4.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08749万元,增长12.4%。三次产业结构为22.31:45.50:32.19。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6.2%。分类别看,食品类上涨14.9%,烟酒及用品类上涨9.5%,衣着类下降0.1%,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下降3.2%,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上涨1.7%,交通和通讯类用品下降0.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1.1%,居住类上涨7.1%,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9.3%。

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县农业普查办和城南乡等5个乡镇被评为全国先进集体;抗冰救灾工作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先进集体;计生工作继续保持全省一类县水平;门诊统筹补助试点、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经验在全省推介;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信访维稳工作受到省、市表彰;安全生产措施有力,杜绝了较大以上安全事故的发生。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经济总量小,外向度不高,发展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工业经济缺乏带动力强、贡献力大的骨干企业,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经济运行的下行压力明显加大;农业基础薄弱,农民工返乡回流增多,农民增收难度较大;财源建设滞后,乡村债务包袱难以消化,收支矛盾十分突出。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6486万元,增长6.8%。其中:农业产值94544万元,林业产值6304万元,牧业产值99254万元,渔业产值4029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355万元。全县粮食播种面积43.74千公顷,粮食产量258322吨,增长5.9%。其中:稻谷产量181511吨,增长3%;油料产量6357吨,增长5.6%;烤烟产量3124吨,下降2.3%;茶叶142吨,下降2.7%;蔬菜产量260580吨,增长9.6%;水果产量42041吨,增长6.7%。

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年末生猪存栏43.9万头,增长0.7%,牛存栏4.8万头,羊存栏1.61万只,家禽存栏106万只。全年生猪出栏68万头,增长9.7%,牛、羊和家禽分别出栏2.2万头、2.2万只、370万只。肉类总产量达到58965吨,增长13.3%;禽蛋产量3249吨,下降3.2%;水产品养殖面积13950亩,下降15%;水产品产量5368吨,下降3.4%。

全县当年完成造林面积1700亩,育苗面积130.7亩,年末实有林地面积135184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52.16%。

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全县完成各类水利工程4212处,投入资金3814万元,投工投劳391万个,完成土石方281万立方米。解决饮用水9907人,自来水受益村308个;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69.21万千瓦,增长4%;农村用电量7026万千瓦小时,下降1.6%;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6万吨,增长2%。年末,全县347个村全部通电和电话,347个村全部通汽车,道路通畅率87.4%。

新农村建设亮点频现。十万亩生态营造林工程全面启动,全国万亩玉米高产示范片创建成功,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示范区被列为全国标准化示范项目;开展农民技能培训1.5万人次,减少绝对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分别为0.42万人、2.91万人。新增4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加法果业跻身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行列。

三、工业、交通、邮电业

全年全部工业完成总产值849877万元,增长24.9%;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273564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2%。全部工业产品产量中,原煤230万吨,水泥110.27万吨,发电量2.36亿千瓦时。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58219万元,增长3.93%。其中:国有工业增加值5301万元,同比下降21.06%;股份制工业增加值108996万元,增长1.1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2466万元,下降18.17%;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11861万元,下降12.95%。轻、重工业分别实现工业增加值26722万元和231496万元,分别增长-3.55%和4.81%。煤炭、有色、鞭炮和电力四大支柱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和利润分别为539148万元、1135324万元和73101万元,分别增长19.29%、30.19%和29.29%,县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9.6亿元,增长33.06%,经济效益指数338.32%,比上年提高41.3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100.23%。亏损面为4.91%,增加1.84个百分点。

全年交通运输客货运周转量148393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64%。全年邮电业务总量52029万元,增长13.19%。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3.02万户,其中农村用户1.8万户,城镇用户1.22万户;小灵通用户0.16万户;手机用户20万户,增长9.89%;互联网用户5816户。邮政函件19.87万件,订销报纸332.94万份,订销杂志114.9万份。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6103万元(含夏蓉、宜凤高速),增长25.2%,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6296元,人均增加1345元。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29056万元,增长33.8%,占比重92.4%,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人均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5818元;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技术改造投资144270万元,增长25.7%,占城镇以上投资比重43%,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工业项目投资220885万元,增长14%;基础设施投资63326万元,增长90.2%。农村固定资产投资39180万元。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692万元,同比下降24.3%,其中住宅投资4065万元,增长19.3%,占整个房地产开发投资的86.6%。房屋施工面积35980平方米,下降4.9%,其中住宅30720平方米,下降11.3%。

五、国内贸易、外经外贸和旅游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0048万元,增长21.6%。其中县的零售额95047万元,增长35.2%;县以下零售额185000万元,增长15.7%。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96465万元,增长3.23%;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49862万元,增长32.7%;其他行业零售额3643万元,增长61.3%。

全年外商直接投资3956万美元,增长22.63%;实际利用内资119538万元,增长12.6%。外贸进出口实现2110万美元,增长1.49%,其中出口1239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