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桂阳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4 郴州市桂阳县统计局

2004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至上、群众实惠第一”的要求,认真贯彻“一三五六”经济发展思路和“三不卖”经营理念,强力推进“三化”进程,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

经济总量实现新突破。2004年,全县GDP为53.41亿元,首次突破50亿元大关,增长12.4%,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为近10年来增速最快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38亿元,增长8.4%,第二产业增加值17.48亿元,增长17.4%,第三产业增加值20.55亿元,增长11.4%。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7554元,比上年增加1426元。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为6765元,比上年增加1133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8.8:32.7:38.5。

“三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工业化提速增效。全部工业增加值14.68亿元,增长18.4%,占GDP比重达27.5%,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6.91%,拉动GDP增长4.58个百分点;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84亿元,增长34.4%,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3.4%,比上年高17.1个百分点。规模工业产销率为99.9%,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规模工业经济效益指数达255.77%,比上年提高58.71个百分点。农业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打造“桂阳金叶”品牌成效显著。烤烟产销形势发生了“三个重大转变”:由过去难以找市场到现在烟厂主动来办基地;由过去贷款难回笼到现在烟厂主动先打预订金;由过去烟草公司请求银行贷款到现在银行主动要求给烟草公司放款。全年落实烤烟合同种植面积17.2万亩,收购烟叶50.1万担,全县收购均价每担672元,在全省、全国都排第一,收购数量全省第一、全国第二,实现烟叶特产税6874万元,烤烟产业对全县农民增收贡献率达72%,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桂阳金叶”已成为全省唯一的年产值过4亿元、税收过亿元的单个农产品。2004年烤烟产值为4.9亿元,比上年增长4.3%。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投资3.9亿元完成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7个。高标准建设了欧阳海广场系列工程、蔡伦文体休闲广场、商业步行街一期工程、汽车总站、龙潭西路和桂阳一中、三中扩建等市政重点工程。县城设施不断完善,功能逐步配套,品位不断提升,县城规模更加磅礴,建成区面积由原来的7.1平方公里拓展到14.2平方公里。特别是欧阳海广场系列工程已成为县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场所。城镇化水平为32.75%,比上年高2.27个百分点;非农产业劳动者所占比重为40.78%,比上年提高3.82个百分点。

九件实事圆满完成。通过考核验收,全县为民办九件实事的目标任务全部达标。其中:通乡公路改造投资近8000余万元,完成通乡公路8条153.8公里和通村公路180余公里,顺利实现通乡公路攻坚战3年计划2年完成目标。

就业再就业工作继续加强。据劳动部门统计,年末全县下岗职工10332人,下岗职工再就业3832人,新增城镇就业人口628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0.6%。

经济发展环境逐步得到改善。通过全力打造“平安桂阳”,全县刑事、治安案件发案率大幅下降,实现了“六无”目标。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维护了社会稳定。城乡居民放心食品药品工程和安全生产等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得到落实,农民负担明显减轻,人均税费支出19.2元,比上年减少17.8元,下降48.1%。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欠合理,特别是二产业比重偏低,工业缺乏大企业、大项目支撑;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途径有待进一步拓宽。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再上新台阶。2004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57亿元,同比增长8.3%,增幅为1997年以来最高。粮食总产量321499吨,比上年增长7.56%;油料7305吨,减少5.04%;烟叶46392吨,增长4.2%;大豆15291吨,增长11.01%;水果71754吨,增长6.63%;蔬菜231329吨,减少1.1%。

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全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例为57.8:7.8:29.1:4.2,畜牧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全年粮食种植面积54.86千公顷,增长5.4%,其中优质稻种植面积12.54千公顷,增长24.3%,占水稻种植面积的比重为34.6%,比上年提高6.1个百分点。油料种植面积2.94千公顷,减少4.9%;药材种植面积为0.98千公顷,增长44.1%;烟叶播种面积15.68千公顷,增长3.5%;蔬菜播种面积8.60千公顷,增长9%。

畜牧业稳步增长。全县畜牧业增加值4.52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全年出栏肉猪73.94万头,增长3.5%;出栏牛0.8万头,增长9.6%;出栏羊3.05万头,增长22%。肉类总产量5.68万吨,增长1.4%,禽蛋产量0.47万吨,增长2.9%。渔业稳步增长。渔业增加值0.66亿元,增长9.0%;水产品产量13200吨,增长11.7%。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全年共开工各类水利工程4702处,完成工程4526处,投入资金4526万元,完成土石方321万立方米,新增和改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7公顷,解决0.98万人、0.8万头牲畜饮水困难。农业机械总动力28.30万千瓦,增长6.9%。全年化肥施用量9.06万吨,增长0.3%;农村用电量7070万千瓦小时,增长4.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2004年,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14.68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6.8%,拉动GDP增长4.5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84亿元,增长34.4%,其中有色金属加工业、原煤采掘业、石墨加工业、建材等五大行业完成增加值5.97亿元,增长36.1%,全县产值有过亿元的企业4个,完成增加值2.14亿元,增长38.3%。

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加快。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量中,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原煤产量94.3万吨,增长56.1%;水泥产量29.8万吨,增长18.3%;发电量11919万千瓦小时,增长19.0%。

产销衔接较好,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9.9%,比去年提高0.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55.77%,比上年提高58.71个百分点;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9424万元,比上年增长155%。

建筑业快速发展。全县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81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实现利润341万元,增长11.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4万平方米,减少23.6%,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8.2万平方米,减少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