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桂阳县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1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突出抓好结构调整,环境治理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十五”计划开局良好。 一、综合 全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初步统计,2001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383942万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1328万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118775万元,增长13.6%;第三产业增加值143839万元,增长12.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949元,增加548元。三次产业构成31.6:30.9:37.5,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2.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1.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1.2个百分点。 劳动就业工作力度加大。据劳动部门统计,年末全县下岗职工1730人,比上年下降25.1%,全县国有企业职工就业率为71.4%,全县城镇登记失业人数4200人,新安置失业人员1095人,全县登记失业率4.0%。 市场物价呈小幅下降。全年消费品价格综合指数97.3%,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按照“盘活资产增资金,盘活资源增财源”的思路,全年共盘活存量资产资源2030宗,盘活资金2.2亿元,促进了财政增收、企业增效和资产增值。大力推进工商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到2001年底,已完成企业产权交割2150宗,资产总额1.31亿元,4128名职工置换了身份,供销社系统企业改革被列为全省典型,出席全国经验交流会。桂阳宾馆、自来水公司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会计集中核算、工资统发、政府采购、税费统征等财政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启动,教育“三项改革”和社会力量办学成效明显,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进展顺利。对外开放力度加大,“三外”工作好转,经济运行机制不断优化,市场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加强。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民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供给结构还不能适应市场变化;农民和城市弱势群体收入增长缓慢,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发展。全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2091万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农业产值115209万元,增长1.8%;林业产值8280万元,增长13.5%;牧业产值52072万元,增长6.4%;渔业产值6530万元,增长12.2%。主要农产品产量有升有降。全年粮食总产量320952吨,增长4.0%;油料7039吨,增长12.3%;烤烟40630吨,减少6.1%,水果61994吨,增长569.0%。出栏肉猪66.1万头,增长4.5%;猪、牛、羊肉产量为50328吨,增长4.5%,家禽出笼187.6万羽,增长9.8%。水产品产量9765吨,增长9.7%。全年造林面积1.34千公顷,比上年增长44.1%,森林覆盖率为54.0%。 农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化经营效果显现。2001年,全县上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种植业方面调减了传统的烤烟面积,增加了油料、蔬菜面积。全县粮食播种面积为57450公顷,比上年增长3.1%,优质稻和杂交玉米种植面积分别占稻谷和玉米面积的26.1%、87.8%。烤烟种植面积为16720公顷,比上年减少4.7%,蔬菜和水果的种植面积分别由上年的6930公顷和3970公顷增加到7610公顷和4130公顷。此外,还增加了花卉和绿化用草等种植面积。养殖业方面,继续推进品种改良,推广三元杂交猪养殖。同时大力发展草食动物的养殖,扩大优质鱼的放养面积。2001年全县养殖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达27.9%,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农业基础建设取得成效。2001年,全县有效灌溉面积26870公顷,增长1.2%;农业机械总动力22.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8.2%;农村用电量5719.87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6.4%;农用化肥施用量及农药使用量分别为92585吨和917吨,分别增长2.4%和下降9.8%。2001年,全县投入各类水利建设资金3300万元,投入劳动工日461万个,移动土石方466万立方米,完成各类水利工程6520处,全县最大蓄水量1.7亿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3000亩,改善灌溉面积1.46万亩。 扶贫工作进展顺利。2001年,全县共投入扶贫资金265万元,年末贫困人口2.30万人,比上年减少0.5万人。 乡镇企业持续发展,据乡镇企业局统计,2001年全县乡镇企业总产值420835万元,比上年增长10.4%,实现增加值126314万元,增长9.8%。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业结构调整难度大,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的龙头企业少,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竞争力。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2001年,全县全社会工业总产值27.01亿元,比上年增长12.21%,其中规模工业企业产值8.31亿元,增长10.86%,规模以下工业产值18.70亿元,增长12.24%。全部工业增加值94798万元,比上年增长13.9%。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产值20512万元,增长3.59%,集体工业产值17397万元,下降2.22%。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中:重工业产值68837万元,增长9.57%,轻工业产值14254万元,增长10.92%。工业产销率98.9%,比上年提高2.11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2001年,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7948万元,增长10.79%,工业经济效益指数为108.3%,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企业盈利额2079万元,增长44.98%。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铅精矿84482吨,同比增长41.73%;锌精矿98008吨,比增长36.45%;原煤92.32万吨,增长10.09%;发电量13861万千瓦小时,增长10.91%;水泥33.66万吨,增长7.75%。 工业经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部分矿山企业面临资源枯竭,转产压力大;企业不良资产比重大,转制能力差;名优特新产品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少,缺乏市场竞争力。 建筑业平稳发展,效益好转。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3977万元,增长11.8%。四级及以上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4万元,减亏2.6%;税金总额419万元,增长137%。施工单位工程个数48个,减少4.2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3.78万平方米,减少4.2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9.62万平方米,增长36.8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2001年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6648万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完成投资32438万元,减少1.54%;集体和个人投资分别为11148万元和23062万元,分别增长29.06%和15.87%。国有及其他经济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23237万元,减少6.05%;更新改造投资6144万元,减少25.36%;房地产开发投资1934万元,增长566.90%,其他投资1123万元。新增固定资产2505万元,增长9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