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宜章县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2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大力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在战胜“8.8”洪灾消除洪灾带来不利影响的情况下,国民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发展,经济增长质量进一步提升,各项社会事业繁荣兴旺,人民生活继续改善。据初步测算,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78936万元,增长1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3741万元,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84637万元,增长19.4%;第三产业增加值130558万元,增长11.5%。三次产业结构为22.9:30.3:46.8,与上年比较,第一产业比重下降4.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7.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2.8个百分点。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就业和再就业矛盾突出,农民和城市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缓慢,社会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 推进农业产业化取得成效。全县年销售收入过200万元,上缴税金过10万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连接基地、带动农户规模不断扩大。15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20647万元,上缴税金1094万元,增长34.6%。 农业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2002年,全县粮食总产量229785吨,下降1.2%,其中:旱粮52780吨,增长8.9%。经济作物中,烤烟3176吨,增长2.1%;水果21343吨,增长182.1%;出栏肉猪57.08万头,崐增长4.3%;出栏牛1.92万头,增长95.9%;出栏羊1.25万只,增长40.5%;水产品产量5263吨,增长9.2%。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县粮食播种面积40.65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08千公顷,其中:稻谷面积29.55千公顷,比上年减少0.47千公顷,在稻谷内部结构中优质稻面积6.82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65千公顷;旱粮面积11.1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55千公顷。其他农作物中蔬菜和瓜类面积6.09千公顷,增加0.6千公顷。生猪生产稳步发崐展,草食牲畜、家禽和名特优水产快速增长。畜牧水产业总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为45.6%。据县乡镇企业局统计,全县乡镇企业完成产值428170万元,增长6.5%。 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全县共完成各类水利工程2887处,投入水利建设资金2065万元,投工投劳245万个,完成土石方79万立方米,新建水电站39座,装机18165kw,处理病险库24座,治理水崐土流失面积8平方千米,解决人畜饮水1.65万人/0.13万头。农业机械总动力39.53万千瓦,增长15.7%。全年人工造林1.97千公顷,增长137.3%,农村用电量3789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4%。 扶贫工作取得成效。2002年,投入扶贫资金312万元,年内又有0.8万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 二、工业、交通、邮电业 工业化步伐加快。全部工业增加值68723万元,增长18.2%,比上年快6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4.6%,比崐上年高4.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盈亏相抵实现利润6746万元,增长37.05%。县乡工业综合效益指数为122.96%,比上年高0.54个百分点。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部工业产值216826万元,比上年增长20.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93397万元,增长35.9%,规模以下工业产值123429万元,增长12.8%。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中,水泥66.69万吨,比上年增长37.4%;发电量21285万千瓦小时,增长3.8%;原煤225万吨,增长28.6%。 交通和邮电业稳步发展。2002年,交通运输客运量25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69%,货运量2015万吨,比上年增长13.59%全年邮电业务总量8289万元,增长15.2%;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53584户,增长42.0%,其中:农村用户43059户,未销号没有产生费用的户数7000户,农村实际用户36059户,城镇用户17525户,比上年增加1862户,固定电话普及率19.3%。手机31127户,比上年增加9200户。互联网络用户7087户,入户未产生费用的户数4005户,实际用户3082户,增长120.3%。邮政函件56万件,下降17.3%,订销报纸崐339.08万份,下降5.06%,订销杂志16.05万份,下降29.1%。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200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9068万元,增长33.6%,其中:国有及其他投资37858万元,增长67.9%;集体投资12375万元,增长25.9%;个体投资28835万元,增长7.6%。 投资结构进一步调整。第一产业投资3812万元,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4.8%,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39465万元,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49.9%,比上年提高5.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完成投资31160万元,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39.4%,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35791万元,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45.3%,比上年下降崐8.4个百分点。 四、国内贸易、外经外贸和旅游 商品市场销售活跃。2002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市调整数)119744万元,增长10.4%。其中:县的零售额55613万元,增长10.3%;县以下零售额64131万元,增长10.5%。分行业为,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01787万元,增长8.9%;餐饮业16198万元,增长13.4%;其他行业1759万元,增长143.6%。 外商引资进度减缓,利用内资和外贸出口取得新成绩。全年外商直接投资1532万美元,下降42.8%,实际利用内资14481万元,增长158.6%。外贸出口额365万美元,增长2.3倍。 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2.9万人次,增长229.1%;国内旅游收入162万元,增长235.4%。 五、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工作成效显著。全县财政工作狠抓重点税源建设,对重点税源煤炭税收据实征收,集中核算强化非税收入管理,农村实施费改税管理,财政收入实现快速增长,全年财政收入完成20089万元,增长21.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524万元,增长23.8%,上划中央“两税”3565万元,增长12.4%。地方税收8816万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53.4%,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地方税收中工商各税收入4099万元,增长22.36%。财政支出26076万元,比上年增长26.95%。 金融机构存贷款稳步增长。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91428万元,同比增长10.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66111万元,同比增长10.0%。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9945万元,同比增长10.9%。 保险事业平稳发展。全年保费收入3819万元,比上年增长42.3%。全年保险赔付额为769万元,下降26.9%。 六、科技、教育、文化、广播电视、卫生、体育、环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