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桂阳县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2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压苦干,迎难而上,大力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全力实施“一三五六”经济发展思路和“环境立县”、“开放兴县”、“强工富县”发展战略,全面扩大对外开放,保持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增长质量进一步提升,各项社会事业繁荣兴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综合 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初步测算,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跨过40亿元台阶,为41.8亿元,增长1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6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11.2亿元,增长17.3%;第三产业增加值16.0亿元,增长11.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5376元,比上年增加427元。2002年,三次产业结构由31.6:30.9:37.5调整为34.9:26.7:38.4。 推进“三化”取得成效。我县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农业支柱产业进一步巩固,初步形成“一镇一品”、“一乡一品”的农业格局,烤烟、辣椒、猕猴桃、名贵鱼、药材等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化进一步加快,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3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其中烤烟种植面积17221公顷,年销售收入5.8亿元,增长.30.4%,实现税收7500万元,增长54.0%。全县坚持走“园区兴工,工业富县”之路,发展壮大6个特色工业小区,积极引导生产要素向工业园区聚集。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15.7%,比上年增加1.8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2.6%,比上年高1.5个百分点;全县规模工业产销率为99.7%,比上年高0.8个百分点;县乡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指数157.3%,比上年高8.9个百分点。城镇建设不断加强,在城镇规划、经营、管理方面是近10年来力度最大、效果最好的一年,城区绿化、美化、亮化水平和文化品位进一步提高,荣获“湖南省文明县城”称号,“一体四翼”和乡镇“六个一”工程成效突出,城市化水平为27.84%,比上年高2.54个百分点。非农产业劳动者所占比重为33.85%,比上年高3.09个百分点。 劳动就业工作力度加大,据劳动部门统计,年末全县下岗职工1658人,比上年末减少4.1%。全县国有企业职工就业率为71.8%,全县城镇登记失业人员5166人,新安置失业人员116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 经济环境不断优化。2002年我县大力实施“环境立县”战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务公开深入推进,逐步完善了“一站式”服务体系,组建了证照服务中心和税费统征中心,打造了交通“绿色通道”整治“四乱”行为。农村税费改革全面铺开,农民负担减轻。全县政法部门继续开展“严打”整治工作,加大对“黑恶”势力和职务犯罪打击力度,及时化解影响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民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农民和城市弱势群体收入增长缓慢,外贸出口总量小。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继续保持平稳发展。2002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3019万元,比上年增长3.7%,其中,农业产值12644万元,增长2.2%;林业产值8297万元,增长19.0%;牧业产值52188万元,增长2.0%;渔业产值6092万元,增长16.0%。主要农产品产量:全年粮食总产量312743吨,减少2.6%;油料7762吨,增长10.3%,烤烟43044吨,增长5.9%,水果62425吨,增长0.7%。出栏肉猪69.24万头,增长4.8%;出栏牛0.65万头,增长3.2%,出栏羊2.2万只,增长46.7%;水产品产量11000吨,增长12.6%。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县粮食播种面积57732公顷,比上年增加282公顷,其中早稻调减174公顷;优质稻面积1673公顷,增加541公顷。经济作物中,烤烟种植面积17221公顷,增长3.0%,蔬菜和果用瓜面积分别由上年的7.6千公顷和1.91千公顷增加到8.68千公顷和1.93千公顷。此外,还增加了花卉和绿化用草等种植面积。养殖业方面,继续推进品种改良,推广三元杂交猪养殖。全县引进推广种公猪56头,良种母猪5600头,覆盖率达75%,三元杂交猪占出栏猪总数74.2%。同时大力发展草食动物的养殖,扩大优质鱼的放养面积。全县投入草食动物开发资金2000万元,新增养羊、养牛专业户190户,新增网箱养鱼面积200亩。2002年全县养殖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达30.2%,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 农村基础建设取得成效。2002年,全县共开工各类水利工程7380处,已完成项目6830处,投入资金4080万元,完成土石方445万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80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0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24.61万千瓦,增长9.4%。全年人工造林2087公顷,增长55.7%,年末有林地面积1942公顷,森林覆盖率为54%。 扶贫工作进展顺利。2002年,全县共投入扶贫资金280万元,年内又有4000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94295万元,比上年增长15.7%,比上年高1.8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919万元,增长39.12%,比上年高16.6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3412万元,下降23.6%;重工业增加值27507万元,增长54.9%。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12021万元,增长12.03%。集体工业增加值5628万元,增长70.7%;股份制企业增加值2912万元,增长59.62%。 工业技改力度加大,新产品开发取得成效。2002年,全县完成工业技改投资8127万元,增长53.1%。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产值5688万元,增长57.0%。新产品产值率7.36%,比上年高1.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量中,原煤98.17万吨,增长6.34%;铅精矿46389吨,增长14.65%;锌精矿59698吨,增长14.65%;水泥39.58万吨,增长17.59%;发电量21632万千瓦小时,增长56.06%。 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2002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0289万元,增长24.60%;县乡工业经济效益指数为127.58%,比上年提高22.86个百分点。企业盈利额2180万元,增长24.6%。县乡企业亏损面实现了零的突破。 建筑业发展加快,效益好转。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7514万元,增长26.9%。四级及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14万元,是上年的48倍,税金总额432万元增长3.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6.51万平方米,增长19.8%,房屋建筑竣工面积8.63万平方米,减少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