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宜章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推进“三化“进程,努力消除“非典”影响、战胜严重自然干旱,国民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增长,经济增长质量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繁荣兴旺,人民生活继续改善。据初步测算,全县国内生产总值306130万元,增长1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4659万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101856万元,增长20.0%;第三产业增加值139615万元,增长11.0%。三次产业结构为21.1:33.3:45.6,与上年比较,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2.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0.9个百分点。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2003年,全县粮食总产量226391吨,减少1.8%,其中:稻谷158057吨,减少10.7%;旱粮68334吨,增长27.4%;油料4199吨,增长13.0%;烤烟3739吨,增长17.7%;茶叶49吨,增长6.5%;水果26163吨,增长33.9%;出栏肉猪57.78万头,增长2.0%;出栏牛1.37万头,增长13.2%;出栏羊1.46万只,增长16.8%;水产品产量5684吨,增长8.0%。 农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县粮食播种面积40.1千公顷,比上年调减0.5千公顷,其中:稻谷调减3.54千公顷;优质稻面积7.44千公顷,增加0.62千公顷。经济作物中,油料、烤烟、药材种植面积分别为2.23千公顷、1.62千公顷,0.23千公顷,分别增长13.8%、10.2%和155.6%;蔬菜和瓜类面积7.37公顷,增长21%。生猪生产稳步发展,草食牲畜、家禽和水产快速增长。畜牧水产业总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为47.9%,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 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进一步完善。全县完成各类水利工程2806处,投入资金2238万元,投工投劳273万个,完成土石方210.6万立方米,新建水电站29座,装机14860KW,解决人畜饮水3.02万人/2.57万头。农业机械总动力41.36万千瓦,增长4.6%。全年人工造林2533公顷。农村用电量3602万千瓦时。 农业产业化进程稳步推进。全县年销售收入过200万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龙头企业总产值9980万元,增长26.36%,上缴税金240万元,增长1.78%,带动基地总产值6570万元,增长19.24%。 扶贫工作取得成效。2003年,投入扶贫资金324万元,年内又有0.6万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 二、工业、交通、邮电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部工业总产值269279万元,比上年增长19.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26501万元,增长34.3%;规模以下工业产值142778万元,增长8.8%。工业产品产量中,原煤305万吨,增长35.6%;水泥89.41万吨,增长34.1%;发电量21942万千瓦时,增长6.6%。 工业化步伐进一步加快。2003年,全县乡镇工业小区进一步规划,大力发展煤炭、建材、电力、鞭炮、皮革等支柱产业,全部工业增加值实现83624万元,比上年增长19.5%,增幅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3%,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占国有及其他投资比重达到17.2%,比上年提高5.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12.75%,比上年提高0.9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产值所占比重达到1.08%。 工业企业效益明显提高。县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3875万元,增长61.2%,县乡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指数130.35%,比上年提高20.21个百分点。 交通、邮电业稳步发展。 2003年,交通运输客运量31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2%,交通运输货运量2247万吨,比上年增长11.5%。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9201万元,增长11%。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58013户,增长8.3%。其中:农村用户43312户,增长20.1%;城镇用户14701户,下降16.1%。移动用户55128户,增长77.1%。互联网用户5222户,增长69.4%。邮政函件56.6万件,增长1.1%,订销报纸363万份,增长7.1%,订销杂志25.6万份,增长59.5%。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2945万元,增长42.8%。其中:国有及其他投资67940万元,增长79.5%;集体投资16675万元,增长34.7%;个体投资28330万元,下降1.8%。 投资结构进一步调整,“三化”建设步伐加快。在国有及其他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45045万元,增长88.9%;更新改造投资11967万元,增长86.2%;房地产开发投资2987万元,增长41.7倍。全社会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5627万元,增长47.6%;第二产业投资60824万元,增长54.1%;第三产业投资46494万元,增长29.9%。各产业投资加大,有力地推进了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四、国内贸易、外经外贸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销售平稳。2003年,消费品市场以发展大型集贸市场为主体,大力发展连锁店、专卖店、超市等新型业态,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1711万元,增长10%。其中:县的零售额61420万元,增长10.4%;县以下零售额70291万元,增长9.6%。按分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11449万元,增长9.5%;餐饮业18212万元,增长12.4%;其他行业2050万元,增长16.5%。 外经外贸发展加快。2003年,全年外商直接投资2224万美元,增长45.2%;实际利用内资40981万元,增长183.0%。外贸出口实现538万美元,增长53.7%。 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5.23万人次,增长80.3%;实现旅游总收入548万元,增长238.3%。 五、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财政支出有所减缓。2003年,全年财政收入完成24648万元,增长22.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0039万元,增长22.1%,上划中央“两税”4609万元,增长29.3%。地方税收11315万元,增长53.1%,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56.46%,比上年提高3.37个百分点;地方税收中的工商各税收入4903万元,增长19.6%。财政支出29359万元,比上年增长12.6%,增幅同比下降14.35个百分点。 金融机构存贷款快速增长。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26481万元,同比增长18.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92242万元,同比增长15.7%。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5495万元,同比增长19.5%。其中:农业贷款24701万元,同比增长24.5%;个人消费贷款9955万元,同比增长108.7%;个人住房贷款3632万元,同比增长107.3%;汽车消费贷款3112万元,同比增长129.7%。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保费收入4438万元,比上年增长16.2%。全年保险赔付额883万元,增长1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