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桂阳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3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努力克服“非典”、旱灾等不利因素影响,坚持一手抓“非典”防治和抗旱救灾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建设不动摇,大力推进“三化”进程,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初步测算,2003年,全县GDP为44.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74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4.14亿元,增长20.0%,第三产业增加值17.31亿元,增长10.8%。人均GDP为5632元,比上年增加483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8.8:32.0:39.2。全县规模工业中非公有制企业增加值增长42.3%,比全部规模工业快9.5个百分点;非国有经济投资增长74.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74.0%,比上年提高6.2个百分点。 “三化”进程明显加快。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18.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3.8%,拉动经济增长4.95个百分点。全县规模工业产销率为99.98%,比上年高0.92个百分点;县乡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指数133.19%,比上年高22.58个百分点。农业产业化进程取得重大进展。全县17家龙头企业完成销售收入6.3亿元,增长61.5%;辐射农户12万户,初步形成以“公司+基地+农户”为纽带的烤烟、牲猪、药材、果木、渔业五大产业链条;“桂阳金叶”品牌在全国叫响,桂阳烤烟成为全省唯一产值过3亿元,税收过8000万元的单个农产品,2003年烤烟产值为4.81亿元,比上年增长3.5%。城镇化进程迈出新步伐。通过加快四大家办公新院等十三项市政重点工程建设,县城规模进一步扩大,气势更加磅礴,建城区面积比5年前增加一倍,达14.2平方公里。城区不断绿化、美化、亮化,居民城市意识和文明素质不断提高,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城市化水平为30.48%,比上年高2.64个百分点;非农产业劳动者所占比重为36.96%,比上年高3.11个百分点。 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加大。据劳动部门统计,年末全县下岗职工10332人,下岗职工再就业9368人,新增城镇就业5700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94人,登记失业率为2.3%。 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深入开展“四五”普法教育,全民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建立健全各种服务机制。全县社会大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农村税费改革政策进一步落实,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人均税费支出37元,比上年减少1元,下降2.6%。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项目规模偏小,经济增长缺乏大的产业项目和标志性大型骨干企业支撑;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民增收缓慢;弱势群体生活困难;社会治安环境还有待改善。 二、农业 农业稳步发展。2003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19亿元,比上年增长3.5%。粮食总产量298894吨,减少4.4%;油料7693吨,减少0.9%;烟叶44538吨,增长3.5%;大豆13775吨,增长0.3%;水果67294吨,增长7.8%;蔬菜233423吨,减少0.8%;出栏肉猪71.42万头,增长3.1%;水产品产量11820吨,增长7.5%。 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6.15千公顷,减少2.7%,粮食作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57%;稻谷播种面积35.4千公顷,减少3.4%;油料播种面积为3.4千公顷,增长4.3%;药材播种面积为0.68千公顷,增长47.8%;烟叶播种面积17.78千公顷,增长3.3%;蔬菜播种面积7.89千公顷,减少9.1%;花卉、苗木种植面积355公顷,增长281.7%。畜牧业稳步发展,草食动物已成为畜牧业发展的重头戏,名特优水产开发取得新突破。全县投入草食动物开发资金300万元,养羊、养牛专业户510户。全县放养水面12.9万亩,发展网箱养鱼面积3000亩。2003年牧业增加值增长3.9%,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28.5%。农、林、牧、渔比例分别为58.8:8.1:28.5:4.6。据乡镇企业局统计,2003年,全县乡镇企业增加值15亿元,增长8.4%。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2003年,全县共开工各类水利工程4940处,完成项目4886处,投入资金4280万元,完成土石方435万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133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26.47万千瓦,增长7.6%。全年人工造林7238公顷,增长246.8%,年末有林地面积117千公顷,森林覆盖率为39.6%。 乡村公路建设形成热潮。新修公路297公里,改造658公里;城乡电网改造工程继续推进,完成农网改造12万户;架通杨柳乡程控电话,实现了全县乡乡通程控电话;在泗洲山发射塔加挂广电发射设备,使西北半县50万人能够收看到桂阳电视节目。 扶贫工作富有成效。2003年,全县共投入扶贫资金178万元,年内又有3000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1.84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1782万元,增长32.85%。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1825万元,增长2.38%;重工业增加值49957万元,增长33.96%;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11448万元,增长2.12%,非国有企业增加值40334万元,增长39.69%。 工业技改力度加大,新产品开发取得成效。2003年,全县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44亿元,增长72.3%。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产值6855万元,增长60.92%。新产品产值率5.1%,比上年高0.9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量中,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原煤产量122.9万吨,增长30.1%;水泥产量50.12万吨,增长32.3%;发电量15879万千瓦小时,增长4.9%。 产销衔接较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13.45亿元,增长34.27%,产品产销率99.98%,比上年高0.9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2941万元,增长33.26%。 建筑业快速发展。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19亿元,增长25.3%。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5家,实现利润306万元,下降2.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6.40万平方米,增长60.0%;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0.63万平方米,增长23.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58亿元,比上年增长60.1%,同比快23.5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投资8.99亿元,比上年增长89.3%;非国有经济投资10.79亿元,比上年增长74.8%。国有及其他经济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53296万元,增长81.7%;更新改造投资15348万元,增长58.8%;房地产开发投资20620万元,增长7.1倍;其他投资676万元,下降43.7%。年内新开工国有及其他项目87个,增加17个;竣工54个,减少12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