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资兴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4 郴州市资兴市统计局

资兴市统计局

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大开放创新和新农村建设力度,克服年初特大冰雪灾害以及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重重困难,坚定信心,抢抓机遇,扩内需保增长,全市经济总体呈现“增长较快、价格回稳、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格局,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

一、综 合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1324万元,比上年增长1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8275万元,增长8.6%;第二产业增加值651909万元,增长15.4%;第三产业增加值261140万元,增长12.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9006元。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13.2∶62∶24.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0.2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15.02%。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74.4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70.8%,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投资33.2亿元,增长90.4%,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75.8%。城市化水平稳步提高,年末城市化水平达60.48%,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节能减排取得明显进展,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率35.3%,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7.98%。

物价涨幅逐步回落。控制物价上涨取得明显成效,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6.1%,涨幅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比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回落3.5个、2.6个和1.8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上涨8.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8%。

表1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情况(%)

指标  全市(以上年同期为100)

居民消费价格 6.1

食品 21.5

#粮食  15.4

烟酒及用品 3.1

衣着 -5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4.3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1.9

交通和通信 -1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0.9

居住 10.5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继续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多形式促进充分就业,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就业,着力解决困难群众就业问题。年末全市城乡从业人员21.9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4万人。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0.7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8%,比上年末下降0.7个百分点,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就业援助率为100%,援助0.12万户农村贫困家庭转移就业。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0.55万人。

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服务业比重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任重道远;二是农业基础地位还不够稳固,农业产业化水平还不够高,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需完善;三是社会保障亟待加强,部分低收入居民生活比较困难,在医疗、住房、市场物价、劳动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等涉及民生方面的一些突出问题尚待有效解决;四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等。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发展良好。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4.08万吨,比上年增加0.57万吨,增长4.2%。农作物种植结构有所调整。全年粮食面积为25.04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73千公顷;油料面积2.98千公顷,增加1.61千公顷;蔬菜面积10.22千公顷,增长7.8%。优质、高效农业发展加快。

林牧渔业发展稳定。全年造林面积1000公顷。全年肉类总产量4.29万吨,比上年增长10.9%,其中猪牛羊肉产量3.82万吨,增长12.4%;禽肉产量0.46万吨,下降1.2%。禽蛋总产量0.26万吨,增长7.2%。牛奶总产量57吨,增长58%。全年水产品总产量2.7万吨,增长9.5%。

表2 主要农产品产量情况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粮食  万吨 14.08 4.2

其中:稻谷 万吨 10.67 2.3

棉花  吨 36 16.1

油料  吨 2784 16

#油菜籽  吨 2069 33.2

花生  吨 680 2.7

茶叶  吨 766 2.5

水果(含瓜果类)  万吨 10.59 10.7

肉类  万吨 4.29 10.9

水产品  万吨 2.7 9.5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继续加快。农村非农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比重75%,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15.64千公顷;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22.07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支农投入力度。全年市财政安排“三农”支出9700万元,增长58.4%。为民办实事工作在农村取得新成效,建成农村公路115公里,解决农村饮水困难人口0.85万人,农户兴建沼气池812口。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行政村基本实现通电、通公路、通自来水、通电话、通有线电视。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增长。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60.48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3.93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重工业增加值6.74亿元、37.19亿元,分别增长42.6%和18.2 %。国有工业增加值4.12亿元,下降29.7%;集体工业增加值0.41亿元,增长270.3%;股份制工业增加值21.17亿元,增长52.7%;外商港澳台投资工业增加值10.26亿元,下降17.9%。大中型工业增加值15.22亿元,下降23.1%。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31.7亿元,比上年增长51.9%;实现利税22.33亿元,增长25.2%,其中利润13.62亿元,增长21.1%。企业亏损面8.7%,亏损额0.3亿元。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85.2%,提高19.2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发电量50.5亿千瓦时,下降30.5%;饮料酒64861千升,增长3.41%;人造板30.93万立方米,增长37.7%;焦炭35.38万吨,下降28.7%,水泥200.91万吨,下降12.8%。

表3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情况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原煤 万吨 486.51 48.9

发电量 亿千瓦时 50.5 -30.5

自来水(生产量) 万立方米 654.2 5.9

方便面 万吨 2.7 95.2

饮料酒 万吨 6.49 3.4

服装 万件 1420.4 96.8

皮鞋 万双 247.6 -6.7

人造板 万立方米 30.93 37.7

焦炭 万吨 35.38 -28.7

建筑业稳定发展。全市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347万元,比上年增长33.7%。全年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35亿元,增长17%;竣工产值6.35亿元,竣工率达67.9%。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0.14万平方米,增长53.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7.28万平方米,增长59.3%,其中住宅竣工面积31.57万平方米,增长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