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桂阳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克服特大冰雪灾害和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影响,紧紧围绕“二四三”发展战略构想,坚持走兴工强农、拓城旺商、和谐发展之路,大力开展“园区工业跨越推进年”、“县城扩容攻坚年”、“干部素质提升年”活动,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显著提高。 一、综合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07.14亿元,增长9.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亿元,增长9.6%,第二产业增加值47.17亿元,增长5.9%,第三产业增加值36.97亿元,增长12.6%。一、二、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29%、36.4%和34.6%,分别拉动GDP增长2.7、3.3和3.2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14943元,增加2271元,增长9.7%。三次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1.5:44:34.5,第一产业比重上升1.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与上年持平。经济效益和增长质量提高。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6.05%,税收占财政总收入比重由上年的78.6%提高到79.3%。 非公有制经济日趋活跃。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70.63亿元,增长10.2%,占GDP比重达65.9%,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完成投资27.58亿元,增长32%,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72.1%,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实交税金3.75亿元,占全县税收收入的比重达59.6%,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 “三化”进程明显加快。深入开展“园区工业跨越推进年”活动,大视野谋划工业发展,大手笔建设工业园区。全县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44.54亿元,增长5.8%,占GDP的比重达41.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5%,拉动GDP增长3.1个百分点。其中106家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0.46亿元,增长6.5%,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68.4%,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规模工业产销率为99.99%,比上年提高0.05个百分点,规模工业经济效益指数为549.98%,比上年提高10.64个百分点。10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创产值55467万元,增长44.9%;龙头企业带动基地总产值2.07亿元,增长37.3%。烤烟种植面积23.15万亩,其中优烟种植面积20.6万亩,收购烟叶60.22万担,实现烟叶特产税1.03亿元,烟农合同内售烟收入达5.3亿元,比上年增加1.65亿元,是近十年来烟叶税完成最多、烟农得实惠最多的一年,烤烟产业成为全省县级唯一年产值过5亿元、税收过亿元的单个特色农产品。城镇化水平40.8%,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城区绿化面积1.185平方公里,其中公共绿化面积1.046平方公里。非农产业劳动者所占比重47.37%,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和谐桂阳全面推进。为民办实事27个考核指标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其中13个指标超额完成了任务。全县各级投入1.7亿元,建成村级组织活动场所35个、义务教育阶段合格学校5所,新建改造乡镇卫生院12所,新建农村安居住房400户、农村沼气池700口,改造通乡公路23公里,建成通村公路170公里,重建、改造行政村配电网43个,新建城镇廉租房4.11万平方米;新增通电话自然村20个,40个行政村实现互联网宽带上网;1.31万人看电视难和1.48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城镇居民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分别达6.72万人、53.26万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488人。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继续深入,全年共发放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资金31.2万元,520名奖励扶助对象受益,其中63名享受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扶助金,资金到位率100%。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发展质量不高,结构性矛盾较突出;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节能减排压力较大;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弱,经济效益不高;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悬殊较大;城乡就业和安全生产压力大,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仍较困难。 二、农业 农业经济加快发展。全县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34.31亿元,增长9.4%,创近十年来最高增幅。粮食播种面积50.19千公顷,增长9.97%,其中稻谷播种面积35.26千公顷,增长11.58%;薯类播种面积8.09千公顷,增长5.2%;玉米播种面积3.84千公顷,增长12.6%;油料种植面积2.96千公顷,增长5.7%。粮食总产量31.78万吨,增长11.77%;烤烟36043吨,增长2.3%;油料6080吨,下降14.97%;水果 87512吨,增长3.76%;蔬菜31.98万吨,增长9.8%。 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县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比例为55:6.1:34:3.5:1.4,畜牧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提高0.6个百分点。全年粮食种植面积50.19千公顷,增长9.97%,其中优质稻种植面积22.36千公顷,增长10.37%,占水稻种植面积的比重为63.4%。油料种植面积2.96千公顷,增长5.7%;药材种植面积0.18千公顷,下降53.85%;蔬菜种植面积10.86千公顷,增长15.53%。 养殖业发展加快。全县畜牧业增加值7.81亿元,增长19%。全年出栏肉猪89.35万头,增长13.6%。猪肉产量64304吨,增长13.6%;牛肉产量824吨,增长10.8%,羊肉产量642吨,增长15.2%;禽肉产量4938吨,下降0.9%;水产品产量13166吨,增长8.3%。 农业生产能力继续增强。全县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0.66亿元,增长10.6%。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13365万元,增长60.46%。新增蓄引提水量50余万方,新增和改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1万亩;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365041千瓦,增长12.7%。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全县共有39个示范村和40个整理村。新建和改造通乡通村公路283公里,506个行政村304个村通水泥路,通畅率60%。投入7500万元实施烟水配套工程45处,改善烟田灌溉面积5.3万亩,新建普改密烤房5000栋、大型密集烤房115栋,完成中低田改造1.8万亩;治理病险水库24座,完成各类大小水利工程3620处。为示范村农户改水改厕改厨2万余户,新建休闲广场93个,新建沼气池2700座,垃圾池1116座,改造农家店97家,完成农村电网改造11.86万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逆势上扬。2008年,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44.54亿元,比上年增长5.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5%。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30.46亿元,增长6.5%,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8.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增加值2.65亿元,增长39.7%;重工业增加值27.81亿元,增长4.2%。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3.23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全年有色金属采选业增加值增长27%;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增加值增长7%;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加值增长8%;食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6%;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