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桂阳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3-14 郴州市桂阳县统计局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加快发展。全县15家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创产值16.37亿元,增长30.8%。全年财政投入科技三项费用999万元,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1%。申报科技计划项目10项,其中“低温干燥法研制金银花贡茶”、“万亩高效特色鱼业健康养殖示范区建设”、“两矿法生产电解二氧化锰新工艺”等3个项目申报了省科技计划项目,“双组分低温速干石墨乳生产工艺、“提子新品种(温克)引种及优质丰产栽培技术推广”等7个项目申报了市科技计划项目,争取上级项目资金13万元。全年申请专利53件,其中发明专利4件,专利授权25件,专利实施30件,实现年产值3亿元。全县培植和推广科技成果项目30项,其中“测土配方施肥”、“2万亩超级稻推广”、“桂阳县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排齿拉线试皮肤牵张袋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等4个项目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和国内先进水平,通过了市级成果鉴定验收。加强技术市场工作,完成技术合同登记125份,实现合同成交额902万元,其中技术交易额43万元。组织“浮选钼精矿过滤脱水新工艺”、“密集式烤房”等10个项目在中国技术联播网上发布,网上交易4个。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2008年末,全县拥有普通中学27所,在校学生32420人,减少0.06%,毕业生8750人,初中招生数8041人,初中教育完成率99.98%,比上年提高0.01个百分点;全县共有民办教育机构94所,占全县学校的19%,在校学生15300人,占全县学生总数的12%(包括民办幼儿园);全县拥有普通小学360所,在校学生72430人;每万人高中阶段在校学生511人;2008年全县3344人参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上线2780人,其中专科1124人,本科1656人,上线率分别达33%和49%,考生录取2019人,录取率达60.4%;全年初中、小学辍学率分别为1.1%和0.1%,小学毕业升学率100%,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隆重举办了以“千年古郡、人文桂阳”为活动主题的首届桂阳文化艺术节,共演出节目452个,湘剧大戏1台,演员2540人。全年共组织群众文化活动10场。参加“和谐湖南”美文诵读大赛活动,获市级金奖。宣传十七大精神,组织“十七大精神放光芒”演出活动20场,送戏下乡200余场。文艺创作再结硕果。《瑶寨情歌》参加全省少儿音乐舞蹈大赛获市金奖、省银奖;大型湘剧《杨八姐闯幽州》参加国家级、市级赛事,成绩喜人。改编湘剧昆曲《一天太守》与省艺研所合作再上舞台,2009年冲击国家第九届“映山红”艺术节大奖。全县公布5个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继续完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年末全县拥有艺术表演团体机构1个,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藏书5.1万册,接待读者3.8万人次,借阅书刊2万册次。全县有线电视用户3.7万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县医疗卫生机构52个,卫生工作人员224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805人,全县卫生机构床位数1620张。年末全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53.26万人,参合率82.14%,个人筹资532.16万元,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住院就医43592人次,累计补助金额4355.36万元。

体育事业成绩显著。积极开展各类群众体育比赛活动。成功举办了全县中国象棋围棋赛,“蓉信世家杯”全县五一职工篮球赛、首届“中国平安杯”少儿围棋大赛和“庆奥运”全县首届少儿轮滑比赛。竞技赛场成绩喜人。全年全县运动员共获省级以上金牌23枚、银牌11枚、铜牌4枚。其中参加全省青少年举重比赛获金牌12枚、银牌9枚、铜牌4枚;全省青少年游泳比赛获金牌1枚、银牌1枚;全省青少年田径比赛获金牌6枚、铜牌1枚。在“百年牛栏山”全国举重冠军赛中,李萍获得2项冠军,黄丽获2项冠军和1项亚军。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建设占用耕地实现占补平衡。全年建设占用耕地6.644公顷,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21.8667公顷,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率达3196%。

环境治理取得新成效。重点区域、流域、行业环境污染防治和减排有序推进,取缔非法采选锰铁矿点180余个、非法采、选、冶企业335家,关停污染企业20余家,区域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全县项目建设环评审批率100%,环保“三同时”执行率100%。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率100%。工业废水达标率100%,废气达标率98.85%,工业固体废物处治率和综合利用率分别为11.44%和88.56%。全县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保持在国家二类标准以内。舂陵江、西水河水质改善,出境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三类功能区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县城环境噪音平均等效声级和交通干线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均达到国家标准。

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县共完成造林面积1000亩,森林覆盖率达40.26%,比上年下降17.24个百分点。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23人,同比下降53.6%,占控制指标的48%;每十万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死亡人数2人,下降71%,占控制指标的22.2%;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18人,下降47%,占控制指标的51.4%;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0.98人,占控制指标的16%,四项考核指标严格控制在目标管理控制范围内。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8年末,全县总户数24.62万户,总人口80.85万人(按省市统计局根据每年开展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推算核定),比上年末增加3700人,其中农业人口65.16万人,非农业人口15.69万人,城镇人口32.99万人,乡村人口47.86万人;常住人口71.87万人,比上年增加3400人;全县人口出生率为10.82‰,死亡率3.8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97‰,人口计划生育率91.25%。年末全县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9.8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比重为12.2%。

居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2008年,全部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23582元,比上年增加2364元,增长11.1%,其中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4592元,比上年增加2437元,增长11%。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01元,增长10.6%,其中:工薪收入7636元,居民经营性净收入306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269元,增加588元,增长12.6%,其中:工资性收入2052元,增长17.4%,家庭经营性纯收入2923元,增长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