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桂阳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桂阳县统计局 (2006年3月23日) 2005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经济强县、烤烟名县、生态大县”目标,坚持“一三五六”经济发展思路和“三不卖”经营理念不动摇,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强力推进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的“三化”进程,全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跻身全省十强县(市)行列,列第八位。2005年,全县实现GDP63.94亿元,增长12.6%,增速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为近10年来最快。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9107元,比上年增加1627元,首次突破1000美元大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7552万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238775万元,增长20.1%,第三产业增加值233098万元,增长11%。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28.8:32.7:38.5调整为26.2:37.3:36.5。 “三化”进程成效显著。工业经济保持了强劲增势,全部工业增加值201744万元,增长19.1%,占GDP的比重达31.6%,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0.79%。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上年的75家增加到97家,实现增加值12.5亿元,增长30.6%,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62.05%,比上年提高8.7个百分点。规模工业产销率为99.83%,比上年提高0.08个百分点,规模工业经济效益指数为299.18%,比上年提高43.48个百分点。农业产业化取得新突破。“桂阳金叶”再创佳绩。全年共投资6290万元用于烤烟基础设施建设,烤烟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落实烤烟合同种植面积20.3万亩,收购烟叶53.04万担,实现烟叶特产税7500万元,烤烟总税收过亿元。城镇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坚持以县城建设为龙头,大力实施“1+9”区域率先发展战略,以城带乡、城乡协调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县城投资2.4亿元启动新改扩建市政工程重点项目23个,公务员住宅小区、商业步行街二期工程陆续交付使用,县法院搬迁、武装部搬迁、县档案中心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商业步行街成为我县继欧阳海广场之后的又一张城市精美名片。城镇化水平达34.97%,比上年提高2.22个百分点;县城绿化率达41%。非农产业劳动者所占比重为42.35%,比上年提高1.57个百分点。 八件实事圆满完成。通过省市考核验收,全县为民办八件实事全部达标。“两免两补”政策全面落实到位,其中免征农业税总额3911万元,农民户平减负233.8元,人平减负58.52元;投资2300万元改造4条通乡公路、12条通村公路共306公里,投入烟水配套工程建设资金3000余万元;新增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2869人、1537人、1029人;新建沼气池714口,投资1273万元改造中小学危房面积21705平方米,投资397万余元改扩建乡镇卫生院24个。 就业再就业工作形势较好。据劳动部门统计,年末全县下岗职工10331人,下岗职工再就业1079人,城镇新增就业人口517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7%。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欠优,二、三产业比重不高,支柱产业不多。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就业和安全生产压力仍较大,部分区域和部分群众生产生活仍较困难。 二、农业 农业稳步发展。全县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25亿元,同比增长6.7%。粮食总产量31.95万吨,比上年下降0.6%;烟叶46784吨,增长0.8%;油料7439吨,增长1.8%;水果76633吨,增长6.8%;蔬菜252418吨,增长9.1%。 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全县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比例为54.0:9.0:30.1:5.4:1.5,畜牧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全年粮食种植面积54.75千公顷,减少2%,其中优质稻种植面积15.1千公顷,增长20%,占水稻种植面积的比重为41%,比上年提高7个百分点。油料种植面积2.9千公顷,减少1.4%;药材种植面积0.99千公顷,增长1%;烟叶合同种植面积20.3万亩,增长18%;蔬菜种植面积8.94千公顷,增长4%。 养殖业稳步增长。全县畜牧业增加值4.82亿元,比上年增长6.51%。全年出栏肉猪77.09万头,增长4.3%。猪肉产量53973吨,增长4.4%;牛肉产量973吨,增长10.6%,羊肉产量573吨.,增长24.8%;禽肉产量3872吨,增长6.1%;水产品产量14784吨,增长12%。 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全年共开工各类水利工程4120处,完成工程4120处,投入资金8000万元,完成土石方374万立方米,新增农田灌溉面积2千亩,恢复和改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8万亩。投入269.8万元实施人畜饮水解难工程17处,解决饮水困难7421人。农业机械总动力30894千瓦,增长10.8%;农村用电量9550万千瓦时,增长35%;新建沼气池714口,新建和改造通乡公路46公里,通村公路260公里。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201744万元,比上年增长19.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7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5191万元,增长30.6%,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62.05%,总计中四大经济类型(股份合作企业、股份制企业、港澳台投资及外商投资企业和其他类型的企业)增幅较大,分别增长30.0%、38.6%、43.9%、26.3%;园区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园区现有规模企业52家,占全县规模工业企业的54.6%,年产值占整个规模工业企业67.1%。循环经济发展方兴未艾,申湘回收、锐驰矿业、兴达环保等一批典型的循环经济工业企业脱颖而出。 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较快。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量中,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较快。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9.83%,比去年提高0.0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99.83%,比上年提高43.48个百分点,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33789万元,比上年增长242.2%。 建筑业快速发展。全县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32287万元,比上年增长14.9%,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385万元,增长12.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2.68万平方米,增长6.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4.74万平方米,增长5.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全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3亿元,增长18.9%,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7.43亿元,增长24.6%,农村固定资产投资5.85亿元,增长4.5%;国有投资4.65亿元,下降31.1%,非国有投资18.65亿元,增长45.2%。在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其中城镇投资136149万元,增长25.5%,房地产开发23430万元,增长8.7%;私人建房14720万元,增长50.2%;年内新开工项目74个,竣工项目8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