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苏仙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3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人民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大力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加快发展开放性经济,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克服非典疫情和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增长质量同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 经济总量增长加快,内部活力增强。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3.41亿元,增长12.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4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4.36亿元,增长16.7%;第三产业增加值14.62亿元,增长11.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9929元,比上年增加817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3.28:42.97:43.75,第二、三产业比重为86.72%,与上年比较,增加0.72个百分点。 推进“三化”取得成效。全区继续以发展订单农业和优质高效农业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区内四个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达3280万元,增长72.63%,上缴税金19万元,增长5.56%。农产品基地产值1980万元,增长33.78%。麻竹笋、黑山羊等特色农业得到发展。区属工业增加值10.16亿元,增长20.32%,比上年快0.2个百分点,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9.87%,拉动经济增长6.18个百分点。城市化水平为49.2%,比上年高2.61个百分点。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结构还不合理,支柱产业实力较弱,农村和农业投资不足。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2003年,全区完成农林牧渔总产值75276.4万元,增长4.0%,其中农业产值30726万元,增长8.3%,林业产值5699.8万元,下降8.2%,牧业产值32578.4万元,增长2.9%,渔业产值4942.7万元,增长11.4%。全区粮食总产量127786吨,棉花63吨,烤烟1160吨,增长2.7%,水果24120吨,增长19.5%;出栏肉猪40.39万头,增长4.5%;出栏牛1.34万头,增长3.8%;出栏羊10.66万只,增长0.19%;水产品产量8268吨,增长6%;蔬菜产量11065吨,增长8.4%。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区粮食播种面积22.15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18千公顷,其中早稻减少0.14千公顷,优质稻面积5.61千公顷,增加0.13千公顷。经济作物中,药材种植面积为0.19千公顷,增加近四倍;棉花种植面积0.04千公顷;蔬菜和果用瓜面积4.75千公顷,增长10.9%。 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区共开工各类水利工程2700处,已完成项目2600处,投入资金476.4万元,完成土石方94万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238444千瓦,增长7.5%。全年人工造林3122公顷,年末有林地面积65275公顷,活立木蓄积量为189.6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63.9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工业经济表现出良好的运行态势,工业增速明显提升。区属全部工业增加值10.16亿元,比上年增长20.2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1264万元,增长35.68%.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3980万元,增长98.3%,重工业增加值37266万元,增长31.26%;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4584万元,增长14.97%;集体工业增加值1889万元,增长15.69%;股份制企业增加值7857元,增长103.4%。 工业技改力度加大,新产品开发取得好成绩。2003年,全区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7800万元,增长122.44%。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产值18655万元,新产品产值率9.77%,比上年高0.63个百分点 工业企业效益明显提高,产销衔接良好。全区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394.5万元,增长91.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896.6万元,增长15.04%。企业亏损面为10.25%,比上年下降18个百分点。全区规模工业产销率为99.64%,规模工业综合效益指数为140.36%,比上年高26.8个百分点,为历史最高水平。 建筑业发展加快。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6345万元,增长20.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4.48万平方米,增长63.53%;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57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98亿元,增长60.96%。其中,国有及其他单位固定资产投资77136万元,增长81.9%,按管理渠道分,基本建设投资额24885万元,增长18.2%;更新改造投资17800万元,增长122.44%;房地产开发资31551万元,增长14倍,其他投资2900万元,下降74.2%,年内新开工项目77个,竣工项目50个。 投资结构进一步调整,工业建设步伐加快。在国有及其他经济投资中,全部工业完成投资27450万元,增长78.22%,以黑色、有色金属为主的采掘业投资3200万元;制造业投资21130万元,电力工业投入加大,完成投资3120万元。产业项目投资58585万元,增长134.1%。支柱产业和优势企业的发展,有力推进了全区工业化进程。 五、国内贸易 商品市场销售活跃。2003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989万元,增长11.3%。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71866万元,增长10.1%;餐饮业11894万元,增长13.46%;其他行业2229万元,增长51.2%。 六、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业 进出口平稳增长,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2003年,全区外贸出口总额2454万美元,增长147.9%,实际利用外资2338.39万美元,增长49.05%。 旅游业稳步发展。通过以“珍惜生命,亲近自然”为主题的健康生态旅游的宣传,克服“非典”的影响,全区旅游业稳步发展。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37.57万人次,增长37.72%,旅游直接收入1708.85万元,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635.5万元,分别增长80.62%、84。4%。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状况良好。全区完成财政总收入20763万元,比上年增长24.81%,一般预算收入16848万元,增长25.93%。在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比重为62.05%,增加3.75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收入加上上级补助收入10026万元,上年结余收入229万元,财政收入总计27103万元。一般预算支出26053万元,增长21.23%,低于财政收入增幅4.7个百分点。加上上解支出982万元,支出合计27035万元,收支相抵结余68万元。存在的问题是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工商税收比重下降,收入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增收节支仍是当前工作的重点。 金融机构存贷款快速增长。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8.84亿元,比年初新增1.8亿元,增长10.5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33亿元,比年初新增0.81亿元,储蓄增长率为6.05%。全区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1.66亿元,比年初新增2.92亿元,增长38.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