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安化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4 益阳市安化县统计局

2008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后发赶超、富民强县的奋斗目标,努力克服特大冰冻灾害和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切实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作,经济运行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社会事业和谐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增长。2008年,完成生产总值633287万元,增长10.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1328万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172923万元,增长15.9%;第三产业增加值239036万元,增长10.7%。三次产业比为34.9:27.3:37.8,一、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依次为15.5%、40.2%和44.3%。分别拉动GDP增长1.61%、4.18%、4.6%,其中工业拉动GDP增长4.19%。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7228元,比上年增加1098元。

万元GDP能耗为0.911吨标准煤,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4.1%。

就业再就业得到加强。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981人,失业人员再就业4215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311人,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就业援助100%,农村贫困家庭转移就业援助131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17894人。

物价涨幅较大。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6.4% ,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106.5% ,服务项目价格指数99.8%,通信服务价格指数99.2%,在外用膳食品价格指数108.4%,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109.3%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109.9%,房屋销售价格指数104%,土地交易价格指数108%,建筑安装工程价格指数112.3%。

为民办实事圆满完成。2008年为民办实事涉及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合格学校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工作,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是否到位,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农村卫生院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城镇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农村公路建设,通信和网络建设,农村沼气池建设,计划生育政策进一步落实,县城区电子防控系统建设,农村电网改造项目等15个方面的内容。全县各级各单位本着为民负责的态度,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扎扎实实开展工作。经过年终抽样评估和考核验收,各项任务均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

改革开放力度加大。粮食、物质、商业、供销等国有企业改革稳步推进,白沙溪茶厂改制基本完成,安化茶厂改制正式启动。农村综合改革深入展开,村级区划调整基本到位,全县行政村由1120个调整为517个,48个社区居委调整为43个,全面完成了第七次村民委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展顺利,完成登记发证山林面积578.2万亩,林权证发放率达到98.2%,农村双层经营体制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步伐加快。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大环境的影响,经济运行困难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项目储备不足,特别是能够带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较少;农副产品深加工规模小,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农产品附加值低,农民增收困难;就业保障、计划生育等问题仍然突出。

二、农业和农村建设

农村经济发展较快。2008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42925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5.2 %。其中,农业产值125274万元,增长5.6%;林业产值 31288万元,下降6.5%;牧业产值165457万元,增长9.7%;渔业产值17434万元,增长6.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472万元,增长7.7%。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21328万元,增长5.3%,其中农业增加值86468万元,增长5.9%,林业增加值22901万元,下降4.5%,牧业增加值99275万元,增长5.4%,渔业增加值10809万元,增长5.9%,服务业1875万元,增长5.7%。

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达到79.46  千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2.39千公顷,油料播种面积21.07千公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中早稻1.97千公顷,中稻22.34千公顷,晚稻2.38千公顷。茶叶发展势头强劲。全县现有茶园面积11.5万亩,全年完成茶园基地建设2.5万亩,其中:新建茶园1万亩、低产茶园改造1.5万亩。新建良种茶苗基地500亩。全县茶叶总产量10800吨,比去年增加600吨,其中:绿茶650吨、红茶150吨、黑茶10000吨,产值15000万元,比去年增加2500万元。

扶贫开发有新突破  全年共投入各类扶贫开发资金10656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扶贫资金1234万元,市级财政扶贫资金122万元,整合联村单位和社会资金3700万元,发动群众自筹5600多万元。通过扶贫开发,全县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产业发展加快,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全县共帮助1万人脱贫。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化建设进展加快。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16356万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7.05%,实现工业增加值143426万元,按可比价计算19.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361444万元、按现价计算增长31.9%,完成增加值121422万元,增长24.1%。实现规模工业销售产值360943万元,同比增长32.1%。规模以下工业完成产值154912万元,按现价计算增长14.7%,完成增加值22004万元、增长4.9%。

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县属规模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数达239.1 %,比上年提高29.7个百分点,实现利润20579.5万元,利税总额38069.5万元,分别增长29.12 %、26.25%。

表3:2008年规模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县全社会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9497万元,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7016万元,比上年增长22.7%,其中城镇投资163984万元、增长4.2%,城镇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67027万元,增长9.2%;技改投资96957万元,增长32.0%;农村固定投资136535万元、增长43.2%。具有资质以上房地产企业投资16497万元,增长48.3%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十大重点工程建设全力推进。省道平口至烟溪公路改造前期工作基本完成,S308黄柘公路改造正式动工建设。农村公路至11月底完成通畅里程500公里,通乡工程路基扩改150公里,路面硬化60公里。县城南区11万伏变电站和自来水厂等项目建设完成。江南茶马古道5月1日正式对外试营业。石煤综合利用工程项目已通过省级项目环评许可。紫金矿业多金属系列开发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2亿元。仙溪新型干法水泥项目与安徽海螺集团正式签订合作开发协议,已完成选址、原辅材料调研等前期工作。湘安钨业扩改项目完成投资6523万元,大溶溪选矿厂改建工程顺利完成。黑茶产业开发项目累计完成投入5200万元,新建茶园9800亩,改造低产茶园18000亩,新建茶苗基地200亩,现有茶叶加工企业达40多家,生产茶叶10980吨,其中黑茶9870吨,安化千两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城镇规划和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县规划局正式成立,完成了《安化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安化县城总体规划(修编)》等重大规划18项。累计投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08亿元,完成城乡住宅建设面积35万平方米,硬化街道35400平方米,整修下水道和路灯40多处,城乡清洁工程建设全面铺开,城镇管理不断加强。电力设施建设有力开展,柘溪水力发电厂成功扩容,东坪水力发电厂、株溪口水力发电厂实现并网发电,第三期农网改造全面启动,库区“两乡一场”网改正式动工。通讯广电网络进一步完善,移动、小灵通、宽带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率先在全省完成了农村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建设任务,农村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8%。市场建设进展迅速,梅城、大福、小淹、仙溪等农贸市场相继竣工并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