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安化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全局,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大力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保持了县域经济快速、协调、持续、健康发展,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整体势力逐步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一、综 合 经济稳定协调发展。2006年,全年完成生产总值440687万元,增长1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2250万元,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120563万元,增长18.9%;第三产业增加值177874万元,增长10.5%。三次产业比为32.3:27.4:40.3,一产业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二产业上升2.1个百分点,三产业下降0.5个百分点,一、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依次为21%、41.6%和37.4%。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5048元,比上年增加637元。 表1:2006年生产总值(单位:万元) 指 标 数 量 比上年增长% 生产总值 440687 11.5 第一产业 142250 7.1 第二产业 120563 18.9 工业 98720 20.8 建筑业 21843 10.8 第三产业 177874 10.5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9019 4.7 批发和零售业 23558 9.4 住宿和餐饮业 10436 10.7 金融业 4228 9.6 房地产业 20173 6.4 其他服务业 90460 13.8 全县万元GDP能耗为0.98吨标准煤,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4.4%。 就业再就业稳步推进。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精神,不断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工作责任,全力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871人,为全年目标任务的105.9%;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046人,为全年目标任务的105%;其中帮助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958人,为全年目标任务的110%。 物价适度上升。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5%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2.6% ;服务项目价格指数101.5%;通信服务价格指数101.5%;农产品价格指数为 99.5%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4.3%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为103.1% ;房屋销售价格指数为104.6%。 十八件实事全面完成。今年在省市为民办18件实事中涉及我县的有15件,其中省为民办实事的7件16项,市为民办实事的8件11项。一年来,我县把省市为民办实事作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政治任务来抓,所有工作经现场抽样评估,已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并接受了省、市有关部门的检查验收。评估结果表明,安化县省8件实事和市10件实事落实完成好,27项指标中有13项指标超额完成,其中建成乡镇到村水泥公路321.55公里,为目标任务的143.8%,通电话行政村107个,为目标任务的314.7%。 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全县各级各部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坚决维护和保持了社会大局的稳定。公安机关继续推进警务改革,整合警力资源,大力开展了打击地下“六合彩”、“两抢一盗”和“黄、赌、毒”等专项行动,取得了初步成效。依法治县稳步推进,政府法制、行政执法工作不断规范,“五五”普法顺利启动,及时开展了纠纷排查和调处,做好了安置帮教工作,法律援助、法律服务工作取得实效。安全生产组织、指挥、监督机制逐步完善,经常性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和专项整治,全年没有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信访工作不断加强,《信访条例》得到认真贯彻实施,接访工作逐步规范。 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欠优,粗放经营的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社会不稳定因素仍然突出,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买码赌博、吸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在少数地方依然严重,维护稳定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等等。 二、农业和农村建设 农村经济平稳发展。2006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1560万元,增长7.2 %。其中,农业产值89059 万元,增长7.3 %;林业产值28752万元,增长5.4%;牧业产值89377万元,增长6.6%;渔业产值11792万元,增长15.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580万元,增长12.9%。 表2:2006年主要农产品产量表 指 标 单位 数 量 比上年增长% 粮食 万吨 26.6 3.63 油料 吨 32936 13.82 烤烟 吨 4408 5.81 茶叶 吨 6225 8.3 水果 吨 31040 8.1 蔬菜 吨 139821 11.5 水产品 吨 16274 15.0 出栏生猪 万头 67 4.7 出栏牛 万头 10.56 5.6 出栏羊 万只 40 3.4 出栏家禽 万羽 473 5.3 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继续改善。全年共完成20座小型水库的达标处理,整修山塘4600多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33.05万亩,比去年增加1.4万亩,农业机械总动力361131千瓦,比上年增加21657千瓦。林业在“植”“伐”循环中不断壮大。森林蓄积量达1216.85万立方米,比05年增加76.85万立方米,增长6.74%,覆盖率达74.8%。 农村产业结构稳步推进。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达到97.95千公顷,比上年增加4.33千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4.71千公顷,油料播种面积24.73千公顷,在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中早稻2.03千顷,中稻20.55千公公顷,晚稻2.34千公顷,全年完成无公害水稻产地整体认证29万亩,认证有机食品11个,绿色食品3个,无公害农产品1个。全县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基地达到 71.8万亩,绿色农产品认证数量达到45个(其中无公害家产品29个,绿色食品5个,有机食品11个),实现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总量5.2万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