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北湖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4 郴州市北湖区统计局

北湖统计局

2007年3月16日

200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委、区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区人民锐意创新,扎实苦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克服各种困难,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经受住了特大洪灾的严峻考验,全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八件实事全面完成,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在市对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考核中再夺全市第一,创下了“六连冠”的发展佳绩。

一、综合

经济总量稳定增长,产业结构持续改善。2006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82.8亿元,突破80亿元大关,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22733元,增长11.2%,按美元汇率,折合人均GDP2856美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42.4亿元,增长7.7%;第三产业增加值35.9亿元,比上年增长1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5.8:50.8:43.4发展为5.4:51.3:43.3。

“三化”进程持续推进。全部工业增加值37.3亿元,比上年增长7.4%,工业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为45.1%,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全区规模工业产销率99.68%;以花卉、茶叶、蔬菜为支柱的农业产业化不断壮大,全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基地总产值30998万元,比上年增长10.9%;全区城市化发展进一步加快,城市化水平为76.48%,较上年提高2.39个百分点。

八件实事圆满完成。通过考核验收,2006年全区为民办八件实事的目标任务全部达标,14项考核指标全面完成。其中,财政预算安排低保资金增长率、建成乡镇到村水泥(沥青)路等8项指标超额完成任务,乡镇卫生院建设、扩改建乡镇敬老院、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发放率等6项指标100%完成目标任务。

劳动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加大。完成新增城镇就业人数7409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798人,新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3898人,实现劳务经济收32107万元。完成小额担保贷款102户;落实社会保险补贴737人,补贴资金171.59万元,落实公益性岗位补助613人,开展下岗职工职业培训服务5750人次,落实下岗失业人员1669人,税费减免860万元。

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基本完成,交通、建筑行业企业改革稳步推进,商业、粮食、供销、物资等传统商贸流通企业通过改革改制,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社会事业和谐共进。教育事业硕果累累,科技工作成绩斐然,文化事业欣欣向荣,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体育工作再创一流,计生工作继续保持国优,“平安创建”卓有成效,各项社会事业齐头并进。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优势产业不强,支柱产业规模不大,后续财源乏力,增支减收因素多;搞灾避灾能力弱,灾后重建压力大;矿山资源整合、关闭困难多,安全维稳任重道远;受国家宏观调控及市区体制影响,资金、土地、职能等要素制约大。

二、农业

农业经济在大灾冲击中保持稳定。2006年全区粮食总产量56020吨,油料1518吨,烤烟2695吨,水果44391吨,出栏生猪25.86万头,出笼家禽264.5万羽,水产品产量3000吨。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0922万元,增长2.2%。

农业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全区现拥有裕湘面业、花卉世界、天湖食品、梦里故乡4家省级、奇怪辣业等17家市级、广湘食品等25家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16个。

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不断改善。全区共开工水利项目2180处,新增灌溉面积0.16万亩,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1.1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4平方公里,加固堤防4.6公里,疏通河道6.6公里,渠道硬化24.5公里。

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完成了市郊长冲村、华塘塔水村等20个示范村和保和乡保和村等40个整理村建设,改造房屋143万平方米,硬化通村(组)道路132公里,改水2600户,改厕1700个,完成投资6270万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县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31474万元,较上年增长7.9%。其中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112715万元,增长8.5%。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新产品产值124910万元,增长34.6%,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1%,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量中:原煤50.36万吨,石墨111.55万吨,饲料5.29万吨,白银320吨,铅2.01万吨。

产销衔接较好,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9.7%,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40.5%,提高25.7个百分点;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46837万元,实现利税67943万元,分别增长45%和31.3%。

建筑业发展加快,企业效益好转。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51111万元,增长9.7%。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5806万元,比上年下降30.9%,其中国有经济投资2518万元,非国有经济投资143288万元。按管理渠道分,基本建设投资72452万元,更新改造投资44560万元,房地产开发投资28794万元。在城镇以上投资中,工业投资60905万元,其中技改投资44560万元,比上年增长73.72%。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区确定28个区级重点项目,义帝陵建设、精壁环保建材生产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北湖新世界已部分投入使用;华明锰业、财富广场、东方摩泰、石盖塘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进展较快。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8亿元。

五、国内外贸易和旅游业

消费品市场持续兴旺。2006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0135万元,比上年增长16.7%,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03250万元,增长21.2%;餐饮业236885万元,增长9.1%。全区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64175万元,比上年增长5.1%。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2006年新引进外资项目7个,合同利用外资41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021万美元;实际到位内资9.8亿元,增长23.34%,内资项目注册资本金3.1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9823万美元,增长25.01%,名列全市各县(市、区)之首。

旅游业进一步发展。新增了邓华故居、宋家洞休闲中心等旅游景点,仙岭温泉等旅游项目建设加快。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88.68万人次,增长15%,旅游综合收入15.2亿元。

六、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43502万元,同口径增长23.9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9331万元,同口径增长25.76%,上划中央两税11844万元,增长20.73%;全年财政总支出48932万元,增长10%。行政事业单位工资发放及基础建设、农业、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等重点支出项目得到基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