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安化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4 益阳市安化县统计局

2007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全局,以新型工业化和新农村建设为核心,以十大工业项目和十大基础设施建设为着力点,切实抓好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作,致力后发赶超,加快富民强县,各项工作扎实推进,经济建设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平稳发展。2007年,全年完成生产总值535554万元,增长10.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6987万元,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136462万元,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212105万元,增长16.5%。三次产业比为34.9:25.5:39.6,一、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依次为18.1%、16.9%和65%。分别拉动GDP增长1.86%、1.75%、6.69%,其中工业拉动GDP增长1.0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6126元,比上年增加1078元。

表1:2007年生产总值(单位:万元)

指         标 数 量 比上年增长%

生产总值 535554 10.3

第一产业 186987 5.7

第二产业 136462 6.4

工业 109728 4.8

建筑业 26734 13.7

第三产业 212105 16.5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34703 16.5

批发和零售业 26581 7.9

住宿和餐饮业 11663 7.4

金融业 4830 8.4

房地产业 22934 5.7

其他服务业 111394 22.4

全县万元GDP能耗为0.95吨标准煤,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3.1%。

就业再就业成效显著。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906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081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5.9%,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1044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8.6%,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享受减免税费525.8万元,社保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培训补贴、特定补贴、小额担保贷款补贴等优惠政策全面实施,补贴金额达1289万元,惠及下岗失业人员12995人次。

物价呈现较大涨幅。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5.1% ,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4.4% ,服务项目价格指数100.7%,通信服务价格指数101.8%,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为 119%,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5.8%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为105.4%,房屋销售价格指数为106%。

八件实事完成较好。今年在省为民办8件实事中涉及到农村公路建设、通信和流通网络建设、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农村卫生院建设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污染治理体系建设、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和社会保障体系、计划生育政策八项内容。全县各级各单位本着为民负责的态度,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扎扎实实开展了工作。经过年终抽样评估和考核验收,各项指标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县各级各部门坚持以创建“平安安化”为主线,以落实综治工作为重点,坚持打防结合,确保了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全年共调处民间纠纷2333起,成功率达99.1%,破刑事案件548件,查处治安案件1432起,逮捕598人,起诉108人,劳动教养119人,治安拘留1596人,破命案10起,破案率达100%。赌毒工作常抓不懈,全年查办涉赌案件501起,处理违法犯罪人员882人,刑事拘留128人,逮捕265人;查处涉毒刑事案件34起,查处涉毒行政案件252起,刑事拘留43人,逮捕43人,劳教63人,强制戒毒317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偏小,结构不优,工业化进程缓慢,城镇建设滞后,节能降耗减排任务重,群众收入水平较低,就业保障、安全生产、计划生育等问题仍然突出。

二、农业和农村建设

农村经济发展较快。2007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1945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5.7 %。其中,农业产值111624万元,增长7.4%;林业产值 35602万元,增长6.6%;牧业产值127189万元,增长3.2%;渔业产值14238万元,增长8.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292万元,增长11.8%。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86987万元,增长5.7%,其中农业增加值75845万元,增长5.8%,林业增加值22055万元,增长13%,牧业增加值78160万元,增长3.2%,渔业增加值9105万元,增长7.7%,服务业1822万元,增长11.6%。

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加强,争取项目资金完成了 17 座水库的达标处理和 11 座水库的除险加固,整修山塘 1400 多处,修筑防洪堤 18000 多米,衬砌渠道 22000 多米,实施人饮工程 35 处,有饮水保障的达到了 20 多万人,防汛抗灾能力增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35万亩,农业机械总动力406770千瓦,森林蓄积量达 1374万立方米,覆盖率达74.2%。

表2:2007年主要农产品产量表

指   标 单位 数 量 比上年增长%

粮食 万吨 27.36 2.86

油料 吨 34653 5.21

烤烟 吨 4349 -2.5

茶叶 吨 10533 69.2

水果 吨 31723 2.2

蔬菜 吨 272932 11.9

水产品 吨 17608 8.19

出栏生猪 万头 68.5 2.2

出栏牛 万头 11.1 5.1

出栏羊 万只 42.6 6.5

出栏家禽 万羽 486 2.7

农村产业结构有所改善。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达到104.3  千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6.44千公顷,油料播种面积23.66千公顷,在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中早稻1.87千公顷,中稻21.84千公顷,晚稻2.13千公顷。茶叶发展势头强劲。全县现有茶园面积10.9万亩,比去年增加5.6%,全年全县茶叶产量10533吨,比去年增加69.2%,茶叶产值12482.8万元,比去年增加216.2%。其中黑茶产量8825吨,产值10590万元,分别是去年的3倍和17.9倍。

劳务经济有发展。新增劳动力转移就业1628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4.4%,总量达到23.6万人。

扶贫开发取得新成绩。全县共有52个重点村纳入全省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规划,覆盖22个乡镇400个组9353户36017人。共投入扶贫资金2412万元,其中省级财政扶贫资金874万元,市级财政扶贫资金128万元,整合联村单位和社会资金550万元,发动群众自筹860万元。通过扶贫开发,贫困村交通、水利、电力、基本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加强,上学难、就医难、看电视难、通信难等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农村面貌大为改观。

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有序开展。全年共为示范村硬化村级公路17.6公里,新修和整修村级公路6公里,修建拦河坝2处,整修渠道9.8公里,修建河堤7.2公里,实施人畜饮水工程4处,解决了2600余人的用水困难。6个示范村有4个村已建起了村部大楼,有6个村建起了村卫生室,有2个村建起了村图书室。6个示范村全部完成了农电网改,实现了同网同价。在示范村适宜建沼气的农户中完成建池144户,其中2007年建池58户。6个示范村共装有固定电话1646台,入户率为78.5%,宽带入网81户,入户率为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