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安化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建筑业生产进一步发展。全县四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产值21060万元,增长20.7%;竣工产值17375万元,增长8.8%。房屋施工面积435690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365113平方米;竣工面积72298平方米。全县建筑业增加值11834万元,增长6.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04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8702万元,增长32.8%。其中国有单位完成投资41884万元,增长37.0%;集体单位完成4053万元,增长25.0%;私营个体完成30764万元,增长18.5%。在国有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25385万元,增长21.4%;更新改造投资4930万元,增长57.7%;房地产开发1990万元,增长4.2%;其它投资9581万元,增长107.0%。 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交通提质年”成就显著,县到乡公路完成路基改造275公里、路面硬化160公里,投资近亿元的S308马奎段扩改工程已经启动,通达工程完成172公里。小城镇建设有新的发展,县城南区加快了开发进度,已累计完成9500万元,东坪电站、东坪大桥建设正式开工;县城出租车投入营运;大福、江南等乡镇农贸场建成启用;梅城启安新区完成投资2500万元。 五、交通、邮电业 交通运输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全县年末公路总里程达987公里,其中油路110公里,水泥路180公里。拥有国道1条,省道4条,县道16条。二级公路80.4公里,四级公路158.4公里,公路桥梁208座(乡道以上)。全县各乡镇均通公路和客班车,村级公路通车率90.0%。运输船舶186艘,其中客船48艘;运输车辆3468辆,其中货车2799辆,客车669辆。 邮政电信快速发展。全年电信投资300万元,完成通讯工程2处,市话扩容1000门,全县开通程控电话村(居委会)达1180个,电话通讯覆盖率达100%,新增用户5000户。全县新建移动通讯基站11个,开通6个。共有移动基站70个,移动用户63000户,全年营业收入4200万元。 六、商贸、旅游业 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2004年,全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997万元,比上年增长13.0%。其中,县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69574万元,增长9.0%;县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97423万元,增长16.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150172万元,增长13.1%;餐饮业15631万元,增长13.0%;其它1194万元,增长3.4%。东坪、平口、梅城、大福、江南、清塘铺、羊角塘、马路等乡镇的超市迅速发展,成为全县商业的发展趋势。 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全县共签订各类引资合同67个,合同引资额27.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4.01亿元,同比增长228.36%。实际利用外资407.72万美元,增长92.3%。对外贸易有新的发展,出口贸易总额达1.2亿元,增长52.67%。全县人民期盼已久的投资7.2亿元的东坪电站和投资2700万元的东坪大桥,终于正式开工建设。争资立项力度加大,全年已争取到位的重点项目资金达11928万元,其中县到乡公路改造资金5063万元,退耕还林工程补助资金184万元,以工代赈资金978万元,生态公益林建设资金805万元,奎马线公路改造资金2980万元,人畜饮水资金174万元。 旅游开发势头良好。马路溶洞、红岩水库、柘溪库区、六步溪自然保护区等多处景点接纳能力逐步增强,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年内各旅游景点共接待游客42.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1000万元,旅游业创税650万元。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服务质量的提高,我县旅游资源将得到更大的开发。 七、财政、金融、保险业 财政收支基本平衡。全县完成地方财政收入9836万元,同比增长5.6%。通过加强征管措施,实行收入责任制,拓宽征管领域,深挖增收潜力,财税收入质量明显提高,经常性收入实现均衡入库;税收在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提高。财政支出39779万元,同比增长21.9%。 金融运行态势稳健。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334715万元,比年初净增24898万元。其中,企业存款比年初增加6695万元,储蓄存款比年初增加21090万元。信贷业务发展良好,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148946万元,比年初净增6303万元。其中,农业贷款净增7326万元,乡镇企业贷款净增1548万元。创建金融安全区取得成效,不良贷款绝对额和占比有所下降,信贷资产质量明显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保险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7032万元,同比增长12.7%。其中财险1364万元,增长18.5%;人险5668万元,增长11.4%。全年赔付1299万元,增长16.6%。其中财险917万元,增长20.8%;人险382万元,增长7.3%。 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2004年,我县各行各业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实施科教兴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年内实施科研项目20项,推广科技成果25项,专利26项,其中有2项获得市以上科技进步奖,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教育改革继续深化。年末普通中学62所,在校学生67203人,小学198所,在校学生46007人。今年全县继续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推进学校布局调整进程,加大控流保学力度,全县小学入学率99.14%,小学毕业升初中率98.83%,小学、初中辍学率分别控制在0.06%、1.17%。毕业合格率分别达到99.7%、98.1%。高中办学质量逐年提高,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社会力量办学取得新的成绩。2004年全县高考成绩创历史新高,全县2645人参考,二本以上上线512人,共录取2073人,居全市第二。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义务教育“一费制”收费全面落实。 文化影视事业继续发展。我县文化活动精彩纷呈,2004年全县城乡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160余次,并举办了第二届山歌文化节,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234次,放映电影1000余场。县文化馆被省宣传部、文化厅联合授予“热心服务群众先进基层文化单位”称号;清塘铺镇由中华诗词协会授予湖南省第一个“诗词之乡”,同时被省文化厅评为“百优艺术之乡”。 广播电视工作取得新成就。全年通广播电视村1134个,各乡镇96.1%以上的村开通了广播电视,电视人口覆盖率达86.0%,广播人口覆盖率79.0%。 卫生体制改革成效显著。全县医院29所,卫生技术人员2331人,其中副主任以上医师45人,中级职称的医务人员656人,医院床位数1492张。城乡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全面提高,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传染病区主体工程均已建成。初级卫生保健网络、地方病防治和医药市场整顿得到加强,医疗保健进一步扩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