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桃江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4 益阳市桃江县统计局

2008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面对年初冰雪灾害、全球金融危机、物价持续高位运行等困难和复杂多变的形势,沉着应对,迎难而上,进一步解放思想,扎实工作,集中精力抓经济发展,努力加快后发赶超的步伐,全县经济运行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社会事业和谐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0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751288万元,增长1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4566万元,增长10.3%;第二产业增加值253981万元,增长16.8%;第三产业增加值272741万元,增长13.5%。三次产业结构为29.9:33.8:36.3,一、二、三产业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9.3%、40.2%和40.5%,分别拉动经济增长2.7、5.5和5.6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9985元,比上年增加1978元。

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2008年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50.02亿元,同比增长17.8%。非公有制经济实缴税金2.2亿元,同比增长20.2%。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数12.22万人,同比增长6.8%。全县城镇化率达32.41%,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

八件实事圆满完成。通过考核验收,全县为民办实事的目标任务全面或超额完成。政策范围内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免除率达100%。共建义务教育阶段合格学校4所。农村电影公益放映9264场次。50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全面完成。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到位率达100%。新增城镇就业人员6276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就业援助40户。农村贫困家庭转移就业援助1305户。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28160人。新建、改造乡镇卫生院2所。全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670685人。城、乡低保补助已全部到位。全县共有8935户12095人享受城市低保,全年下发低保资金2287万元。农村低保对象4839户12452人,全年下发低保资金708万元。新建农村安居房240户。新建廉租住房项目4个,累计竣工廉租住房面积8000平方米,新增保障户数1741户(其中实物配租160户,租赁住房补贴1581户),竣工经济适用住房面积14904平方米。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15836人。改造县乡公路13.6公里,新建乡镇到村水泥(沥青)路419公里。新增通电话自然村25个,新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示范点7个。行政村实现互联网宽带上网已全面完成,面已履盖全县各行政村。为3774人解决了农村电视盲区看电视问题。新建农村沼气池2608口。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金100%发放到位。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100%发放到位。对符合条件的再生育夫妇施行出生缺陷干预到位率达100%。城区电子防控系统建设中,全县共安装80个摄像头,实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重建、改造行政村配电网46个。

市场物价总水平涨幅增大。全县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6.5%,比上年高1.9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106.4%,比上年高1.2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9.3%,比上年高3.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为109.9%,比上年高4.1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总量仍然偏小,经济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发展方式依然粗放,节能减排的压力还很大,物价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影响较大,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村经济平稳发展。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 346064万元,增长10.3%。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7.18千公顷,增长1.1 %,粮食总产量344314万吨,增长3.7%。当年肉猪出栏90.4万头,增长10.2%,肉类产量达68614吨,增长11.2%。水产品产量6728吨,增长3.5%。

现代林业示范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完成春季造林3.04万亩,其中退耕还林配套荒山造林3000亩,完成毛竹低改3.6万亩,抚育间伐1万亩,封山育林5.6万亩。全县林业用地187万亩,其中毛竹林面积90.9万亩。活立木总蓄积353.8万立方米,立竹总量1.45亿株,森林覆盖率57.47%。全年实现林业产值36904万元,完成林产品加工及森林生态休闲等产出17.63亿元。

农业基础进一步稳固。全年累计完成各类水利工程8000余处,土石方850多万方。完成了15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1000米防洪大堤加高培厚、135口山塘改造扩容和河道疏浚20万平方米。

三、工业和建筑业

新型工业化稳步推进。2008年,全县始终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县的第一推动力,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承办产业转移,工业生产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29483万元,增长19.3%,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0.5%,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1%,拉动GDP增长5.7个百分比。其中123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增加值177881万元,增长25.4%,在规模企业中: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7884万元,增长1.2%;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3080万元,下降0.9%;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128164万元,增长25.4%;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增加值38753万元,增长40.0%。

主要工业品产量稳步上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生产人造板880973立方米,增长79.3%;锑15726吨,增长33.9%;发电量43874万千瓦时,增长8.8%;原煤生产量达85320万吨,下降55.7%;水泥312.66万吨,下降8.9%;钢材13.26万吨,下降12.5%。

工业投资力度加大,企业发展后劲增强。2008年,全县工业招商引资总额17.51亿元,同比增长37.9%,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9.6亿元,同比增长65.1%,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8.3亿元,同比增长106%。

工业综合效益继续改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07693万元,比上年增长41.1%。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9.7%,比上年降低0.1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32695万元,增长19.2%。规模以上工业效益综合指数为211.3%,比上年提高12.5个百分点。

建筑业保持平稳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4498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50158万元,增长10.0%。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4.08万平方米,下降7.2%;房屋竣工面积46.29万平方米,增长5.0%。

四、交通、邮政和通信业

交通运输能力继续提高。2008年我县继续加大县、乡、村三级公路建设力度,全年完成通乡公路改造13.6公里,农村通畅公路硬化419公里。年末全县民用车辆拥有量54737辆,同比增长6.6%,其中汽车11053辆,同比增长17.8%。全年完成全社会货物运输周转量56900万吨公里,完成全社会旅客运输周转量40800万人公里。

邮电通信业持续发展。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含小灵通)11.82万户,比上年减少1.82万户;移动电话22.0万户,比上年增加3.9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为13.7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为25.6部/百人,分别比上年减少2.2部/百人和增加4.4部/百人。国际互联网用户11816户,比上年增加2658户。全年发行报纸19769万份,杂志7339份,发送国内包裹函件33万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