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资阳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4 益阳市资阳区统计局

2004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的方针政策,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一主题,狠抓农业结构调整,狠抓工业扭亏增盈,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各项改革,保持了区域经济健康发展,推动了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据初步预测,全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218990万元,同比增长10.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222万元,同比增长9.4%,第二产业增加值68350万元,同比增长14.2%,第三产业增加值92418万元,同比增长8.9%。一、二、三次产业的比重为26.7:31.2:42.1。

一、农业

2004年,中央就促进农民增收问题发出了一号文件,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促进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又一次调动起来,农民增收问题在粮食直补,降低农业税税率,按保护价敞开收购粮食,农业生产资料限价,小额贷款支持种粮大户等促进粮食生产政策的落实中,得到较好解决,农村经济发展步伐加快。2004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079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6%,其中:农业产值50709万元,增长14.1%,林业产值1350万元,增长30.6%,牧业产值29105万元,增长6.9%,渔业产值9089万元,下降0.9%。受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鼓舞,农业生产增速迅猛。2004年全区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0.89千公顷,增长23.9%,总产量206021吨,增长26.7%,其中稻谷播种面积39.14千公顷,总产量200774吨,增长31.8%。蔬菜播种面积6.8千公顷,增长3.2%,总产量158760吨,增长8.7%。水果产量16000吨,增长0.3%。畜牧水产业发展势头加快。2004年全区共出栏生猪32万头,比上年增长8.3%,出笼家禽91万羽,比上年增长1.1%,禽蛋产量2740吨,比上年增长1.5%,水产品产量15100吨。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效。在水利建设方面,全区完成大堤培修加固、吹填围堰、渠道疏浚、塘坝整修处险等工程700处、完成土方680万方,投入资金9842万元。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2004年末全区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46172千瓦,耕整机21516台,农用运输车1146辆,渔用机动船1286艘,机动脱粒机10632台,农用水泵20000台,全年机耕面积40.5千公顷。

二、工业

工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2004年我区积极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狠抓招商引资,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实行提高与改置双管齐下,出现工业经济总量增加,就业岗位增加,上交税收增加,发展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

2004年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52695万元,同比增长14.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490万元,同比增长30.2%,规模以下工业38205万元,同比增长8.9%。全年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4490万元,同比增长30.2%,占全部工业的27.5%;股份制企业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壮大,工业增加值为6572万元,同比增长85.1%,占规模工业的45.4%。2004年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基本保持平衡,经济效益仍有待提高。全区3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2141万元,同比增长43.1%,应交增值税934万元,亏损企业4家,亏损额361万元,工业效益综合指数91.5%。电力供应紧张依然是制约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2004年全区用电量12038万千瓦时,同比下降3.3%,其中工业用电量2079万千瓦时,同比下降25.2%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的发展趋势。2004年全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077万元,同比增长40.4%,其中国有基本建设投资42757万元,同比增长52.6%,国有更新改造投资6676万元,同比增长27.2%。

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优化经济建设环境。全年完成城镇建设总投资11325万元,其中旧城改造5730万元,市区基础设施2200万元,小城镇建设3350万元。旧城改造成效显著。一是基本完成古道街一期工程的主体工程。该项目共拆除各类房屋56000平方米,安置拆迁户1208户。二是完成了资阳农贸市场建设的扫尾工程,新建商业面积12800平方米,总投资1600万元(其中2004年投入600万元)。三是承担了市实验小学扩建的部分拆迁工作,共拆迁房屋17户,面积920平方米,支付拆迁补偿资金32万元。四是建设街片区改造项目,签约金额5800万元,到位资金800万元。

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2004年完成了长春东路建设工程,自来水四厂建设工程,资阳大道主体工程,城内北门巷、明新路、大富豪北路路面硬化和新兴街、胜利小学的地下管道改造等市政设施建设。

四、商贸、财政、金融

2004年,我区商贸整体优势不断扩大,城区商贸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地位日益突出,其对区域经济的吸纳、辐射功能逐渐增强。全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2108万元,比上年增长11.0%。2004年,我区成功举办“深洽会”。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身体力行,多次率队外出招商,共签约项目146个,引资21.5亿元。全年全区实际利用外资1321万美元,实际到位内资7.1亿元。

2004年,我区财政在加强税收征管,进一步强化财政管理职能,积极促进财源建设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财政收入超额完成年初目标任务,实现全年财政收支平衡。2004年,全区完成财政总收入8691万元,比上年增长10.8%,地方财政收入5476万元,比上年增长5.1%,地方财政支出15976万元,比上年增长11.2%。

金融形势平稳。全区金融系统2004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58111万元,比年初增长5.8%,各项贷款余额77931万元,比年初增长0.4%。

五、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教育事业始终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努力巩固“普九”成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质量稳步上升。2004年末,全区拥有各级各类学校136所,专任教师3374人,在校学生50757人。全区拥有各级各类幼儿园15所,在园幼儿2765人。

文化艺术事业日趋繁荣。2004年全区上下认真组织开展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贯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入,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农村文化比较活跃。2004年全区公共图书馆藏书12.7万册,全年组织文艺活动15次,全年各种艺术表演观众人次数达3万人次,全年艺术表演团体国内演出183场次。

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强,卫生机构改革进一步深化,医疗分类管理进一步健全完善。2004年末,全区拥有卫生机构19个,卫生机构病床980张,卫生工作人员2098人,其中;中西医师数48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