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市武陵源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
2004年以来,全区各族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报告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积极稳妥地实施"双遗产"战略和旅游带动战略,抢抓西部开发机遇,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全区经济总量增长迅速。2004年,实现全区生产总值8.45亿元,同比增长12.5%,增长幅度是全省、全市最高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489万元,同比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8679万元,同比增长16.7%,第三产业增加值7.03亿元,同比增长12.6%。国民经济结构格局为"三二一",结构比率为6.5:10.3:83.2,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旅游接待人数再创历史新高;第一产业发展稳定,第二产业发展迅速。 二、旅游业 全年旅游业发展形势喜人,旅游接待人次再创历史新高。2004年共接待中外游客首次突破900万人次,达919.7万人次,与去年同比增长75%,其中境外游客71.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5.8亿元,与去年同比增长55.6%。 旅游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成功申报了世界地质公园。按照"完善促销机制、创新促销方式、注重特色促销"的原则,开展了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旅游宣传促销活动。重点与中视传媒合作,并借世界遗产大会、世界地质公园大会、欧洲地质公园国际大会之机,全方位宣传推介武陵源,积极开展了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工作,严厉打击假冒伪劣、欺客宰客、包厢购物和宾馆酒店之间的无序削价竞争行为。全面推行了旅游景区、景点企业国际质量、环境和安全卫生标准体系认证,旅游饭店准入制,旅游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随着宣传促销力度的加大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旅游接待已完全走出2003年"非典"阴影,旅游业步入快速发展轨道。 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全区旅游业的旺季还是集中在4月至10月,"非典"阴影从2003年8月起就开始有所解除,旅游业逐步复苏,直到10月达到接待高峰。2004年各项旅游经济指标明显上升,平均增幅突破两位数。 三、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发展平稳,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村稳定。通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省委、省政府各项支农优惠政策,安民惠民,切实减轻农民负担。2004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8788万元(现价),同比增长5.6%,实现农业增加值5489万元,同比增长5.3%,占全区生产总值的6.5%。完成粮食总产量16539吨,同比增长3.68%。畜牧业发展较快,全年实现牧业产值2879万元,同比增长3.6%,占农业总产值的32.8%,全年完成牲猪出栏3.2万头,牛出栏0.16万头,羊出栏0.6万头,家禽出栏25万羽,水产品产量25吨。 各项措施到位,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全区农业减税36万元,落实粮食直补资金23万元,良种补贴资金27万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全区新增农作物播种面积2600亩。以旅游市场为导向,采取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全区发展优质水果基地1187亩,无公害蔬菜基地2000亩,种养大户325户。加强植物病虫害防治,建立乡镇动物防疫机构。投入100多万元加大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民政部门发放救济金20多万元,资助社会弱势群体;城镇低保工作全面调整落实,全区946户2233人享受到了低保救助,及时足额发放低保金130多万元;景区拆迁居民发放生活补助费138万元;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全年共投入扶贫资金400多万元;加大农村能源建设投入,全区农村能源共新建沼气池2462口,进一步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环境。农村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04年农民人均现金可支配收入2578元,同比增长13.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746元,比上年增加300多元,农村工作取得喜人的成绩。 四、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区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8679万元,同比增长16.7%,占全区生产总值的10.3%。实现全社会工业总产值5229万元,同比增长13.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537万元,同比增长20.5%,规模以下工业产值达3692万元,同比增长11.9%。房地产业共完成投资额6320万元,同比增长7.8%,百溪花园二期工程和山水华庭项目的开发,为城市功能的发展又添新功。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6514万元,同比增长17.1%。 五、固定资产投资 在去年旅游业遭受重创,消费需求拉动急剧减弱的情况下,全区果断采取"消费不足投资补"的办法,进一步加大了工程项目建设力度。2004年积极推行重点工程区级领导联系责任制、督查制度和工程建设招投标"一票否决"制,多方筹集资金,确保重点工程顺利推进。全年共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37832万元,同比增长18.8%,其中:基本建设工程项目完成19790万元,同比增长13.4%,更新改造工程项目完成7490万元,同比增长300%,其他投资项目完成2595万元,同比增长-61.3%,城镇私人建房完成352万元,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85万元。已基本完成的重点工程项目有:标志门环保汽车总站、索溪大坝防洪工程、峪园公路隧道、景区精品游道改造和景区厕所、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一中学生公寓(运动场)及学生食堂建设、高云安置区统建楼及宾馆小区、吴家峪安置小区、武陵大道路灯改造、凯天国际大酒店、北溪花园二期工程等等。已完成的投资项目中索溪峪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本年完成投资1215万元,至本年止累计完成计划总投资的99.9%,环保客运汽车公司本年完成投资额830万元,至本年止累计完成计划总投资的100%,峪园公路本年完成投资额2580万元,至本年止累计完成计划总投资的70.4%,武陵源一中体育广场(学生公寓、食堂)本年完成投资额500万元,至本年止累计完成计划总投资的100%;宝峰大桥重建工程本年完成投资额355万元,至本年止累计完成计划总投资的24%。 六、邮电、交通、商业 交通运输邮电业发展较快。电信部门完成业务收入1107万元,同比增长4.55%,其中邮政业务收入184万元,同比增长4%,电信业务收入923万元,同比增长5%,邮政储蓄余额达2693.3万元。全区邮电业务总量2437万元,本地固定电话1.15万户,其中农村电话用户0.25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1.57万户,互联网上网用户1205户,小灵通用户2881户。 2004年全区农村交通投入力度加大,开工建设公路68.27公里,其中国家计划开工42.32公里,区自筹资金开工19.8公里,为全区农村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全区现拥有载客汽车405辆,其中私人汽车214辆,总计客位数9704座;全区共有船舟51艘,驾驶员54名,春节、"五·一"、"十·一"黄金周的重点运输工作中,全区共投入车辆338辆,发放进出广东春运证64块,省级包车证40块,地级包车证80块,开行班次2903班,旅游客运共发班次4445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