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石门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全县文化站19个,艺术表演团体6个。县公共图书馆藏书量8.3万册。全县业余作者在市级以上单位发表、展出文艺作品20件。全县举办文化艺术活动22次。 年末乡镇广播站18个,乡镇通播率100%,村级通播率96.0%,农户喇叭入户数1.8万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8.0%;有线电视入户数8.1万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5.7%。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全县拥有卫生事业机构4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0个;医院、卫生院病床1253张,平均每千人床位1.8张;卫生工作人员203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781人,在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809人,注册护士438人。全县有村卫生室311个。全年新建和改造乡镇卫生院12个。我县为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达44.31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74.7%。 体育事业得到发展。年末全县体育场地564个,其中运动场562个,游泳池2个。全县举办县以上运动会14次。我县运动员在市级以上运动会比赛中,获得金牌53枚,银牌23枚,铜牌25枚。为国家队输送运动员1名,为省级专业队输送运动员4名,为大专院校输送新生7名。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兴起,参加人次达7.9万,开展项目23项次。 十一、资源与环境 “生态石门”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县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11个。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89.0%;工业废气处理率100.0%;工业废物处理率99.9%;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23.4%。烟尘控制区覆盖率100%;噪音达标区覆盖率100%。城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保持了“国家级卫生县城”的荣誉。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9500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8500亩。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为6.66万公顷。水土流失地区封育保护面积539.8平方公里。全县森林覆盖率为67.0%。荣获“全国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先进县”称号。 耕地保护进一步加强,年内新增耕地17134亩,其中新开荒地2802亩;减少耕地3644亩,其中国家建设用地139亩,全年净增耕地13490亩。成为“全国国土资源依法行政示范基地县”。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公安部门统计,全县户籍总数236515户,总人口690580人,比上年末减少2324人,其中农业人口592780人,非农业人口97800人。在总人口中,男性人口359478人,女性人口331102人。据计划生育部门统计,全县人口出生率9.04‰,死亡率5.92‰,人口自然增长率3.12‰。计划生育工作被评为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先进县”。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据对100户农民家庭收支情况的抽样调查,农民人均纯收入2804元,比上年增长14.0%。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人均劳动报酬14233元,增长2.2%,其中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额14338元,增长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00元,增长9.0%。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55.0%,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8.1%。 社会保障工作逐步加强。年末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6277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9193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2474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9134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8797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675人;领取城镇最低生活保障费人数9832人;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床位270张。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960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96万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款52万元。建立了城乡特困群体住房救助、生活救助、大病医疗救助、子女就学救助和残疾人特殊救助五大救助体系,得到国家民政局的高度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