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石门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4年,全县上下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积极推进“三增三化一拓展”战略,打造石门工业,壮大绿色农业,建设特色城镇,催生旅游经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质量效益同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一、综合 经济增长加快,内在活力增强,经济总量创历史最好水平,增长率又创新高。全县GDP为476966万元(现行价),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3%,加快0.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5099万元,增长7.8%,推动经济增长2.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9.1%;第二产业增加值157971万元,增长17.3%,推动经济增长5.8个百分点,贡献率为46.9%;第三产业增加值163896万元,增长11.4%,推动经济增长4.2个百分点,贡献率为34.0%。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7781元,增长23.2%。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0.8:32.9:36.3改变为32.5:33.1:34.4。 物价总水平有所上涨。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0.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3.5%,服务项目价格指数107.0%。在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类价格指数104.8%;衣着类价格指数97.4%;娱乐文化和教育用品类价格指数108.3%;居住类价格指数111.7%。 财税收入快速增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019万元,比上年增长17.7%;上划中央“两税”4996万元,增长36.1%。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8865万元,增长19.3%。国税完成各项税收17422万元,增长46.2%;地税完成各项税收8107万元,增长23.6%。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还不够合理;就业和社会保障任务较重;制约经济发展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瓶颈还未得到较好解决;不少低收入居民的生活还比较困难。 二、农业 农业生产获得好收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8595万元(现行价),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5%,其中农业产值110325万元,增长12.9%;林业产值5218万元,增长3.0%;牧业产值123749万元,增长5.5%;渔业产值5450万元,增长5.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853万元,下降4.0%。 年末耕地面积60.30万亩,其中水田40.55万亩,旱地19.75万亩。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59.55万亩,比上年增加4.75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2.67万亩,增加1.73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50.36万亩,增加3.58万亩;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16.52万亩,减少0.56万亩。 主要农产品产量,除玉米播面减少,产量略有减产外,其他农产品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粮食总产量30.68万吨,增长6.4%,其中稻谷17.6万吨,增长11.1%;小麦0.33万吨,增长34.1%;玉米6.99万吨,下降3.1%;薯类4.83万吨,增长3.1%;豆类0.9万吨,增长8.7%。油料作物4.82万吨,增长40.5%,其中油菜籽4.41万吨,增长44.0%。棉花2060吨,增长26.9%;柑桔15.34万吨,增长13.8%;茶叶3193吨,增长21.7%;烤烟2930吨,增长8.8%;药材4925吨,增长2.9%;蔬菜13.48吨,与上年持平。 年末封山育林面积299.69万亩,当年造林面积4.85万亩,育苗面积357亩,四旁植树171万株,木材间伐量12244立方米,竹材采伐量53万根。主要林产品产量中,油茶籽658吨,油桐籽332吨,乌桕籽11吨,板栗662吨,核桃149吨,棕片64吨。 养殖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为52%(现行价),牲猪、牛、羊、家禽等饲养量均比上年增加。牲猪年内出栏72.87万头,增长5.5%,年末存栏43.36万头,增长4.0%;牛年内出栏3.19万头,增长6.2%,年末存栏9.04万头,增长1.7%;羊年内出栏90.32万只,增长6.1%,年末存栏56.24万只,增长4.2%;家禽年内出笼1862.1万羽,增长5.5%,年末存笼486.03万羽,增长6.9%。禽蛋产量2.47万吨,增长3.2%。 淡水养殖面积2.28万亩,增长19.5%。水产品产量8100吨,增长6.7%,其中鲜鱼产量8096吨,增长6.9%。 年末农业机械总台数3.52万台,总动力27.52万千瓦。大中小型拖拉机3848台;种植机械1399台;排灌机械14186套;植保机械599台;联合收获机13台;机动脱粒机909台;农产品加工机械23562台。农村用电4756万千瓦,增长2.1%;农用柴油消耗量4860吨,增长21.4%;化肥施用量12.69万吨,增长6.2%;农药使用量989吨,增长0.7%。 全县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劳务总收入9.35亿元,增长23.5%。 扶贫开发取得新成绩。全年共投入专项扶贫资金312万元,有0.6万人解决温饱和越过低收入线。 据县经贸局统计,全县乡镇企业完成总产值375019万元(现行价),增长17.7%;实现增加值108734万元,增长16.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302880万元(现行价),比上年增长10.4%,其中3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59966万元,增长9.8%;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总产值142914万元,增长11.0%。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08613万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5739万元,增长7.3%。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49293万元,增长6.6%;大中型企业增加值48540万元,增长5.6%。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原煤97.13万吨,增长1.7%;石膏88.61万吨,下降9.9%;发电量369876万千瓦时,下降1.4%;硫酸折纯量10.77万吨,增长33.7%;化肥实物量41.62万吨,增长4.1%;水泥101.04万吨,下降1.6%;炸药8618吨,增长15.1%;耐火材料制品2271吨,增长27.0%;连杆52.4万支,下降0.9%。产销衔接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159662万元,增长9.5%;产品销售率为99.8%,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3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161766万元,比上年增长11.7%;实现税金15947万元,增长23.0%;利润总额4260万元,增长17.9%;利税总额20207万元,增长21.9%。亏损企业亏损额446万元,减亏62万元。年销售收入过千万元的企业有19家,实现利润过百万元的企业有7家。 年末全县建筑企业265家,从业人员11293人。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9358万元,增长54.8%;实现利税2140万元。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12家。完成工程结算收入28360万元,比上年增长1.5%;实现利税总额1426万元,增长6.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8.76万平方米,增长33.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1.20万平方米,增长39.5%。建筑业在招投标管理、建筑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加强。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强劲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7258万元,比上年增长95.5%,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186082万元,增长150.8%;城乡集体投资18272万元,下降16.2%;城乡居民投资22904万元,增长13.0%。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4.1%,拉动全县经济增长4.2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