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桃源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棉 纱 6424 吨 5.5 精 制 茶 5453 吨 1.7 建筑业受工业投资规模缩小和房地产开发降温大气候的影响生产有所萎缩。全县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48000万元,比上年下降7.7%。全县建筑企业21家,其中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11家;完成产值79583万元,增长5.4%;实现利润3805万元,增长99.9%。全县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03460平方米,增长8.9%;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80370平方米,减少5.9%;商品房竣工面积53621万平方米,减少69.3%。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有所缩小。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03175万元,比上年减少13.1%。其中,城镇投资196309万元,减少17.8%;房地产开发投资15623万元,减少45.3%;农村非农户投资22421万元,增长12.0%;农户投资68822万元,增长12.0%。 五、交通和邮电 交通事业持续发展。全年共硬化水泥公路419公里。全社会客运量916万人次,客运周转量4.02亿人公里;货运量511万吨,货物周转量6.04亿吨公里。道路运输设施不断提高,现有一级(甲等)综合客运站1个。 邮电通信能力不断增强。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4528万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350万元,增长9.3%。出口函件15.78万件,下降42.0%。出口长途电话1465万次,减少20.0%;其中:国际长途16804次,减少16.0%;港澳台长途17485次,减少20.0%。报刊杂志累计期发份数502.69万份,增长5.4%。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69481户,其中:住宅电话用户160200户,小灵通用户7100户,公用电话1900户,IC卡电话281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49210户,其中:移动210000户,联通33910户,天翼5300户。年末拥有互联网用户14300户,本地交换设备容量216799门。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零售市场活跃。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0741万元,比上年增长21.4%。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06954万元,增长22.2%;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03821万元,增长19.1 %;其他行业零售额19966万元,增长18.4%。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县城零售额280969万元,增长25.3%;县以下零售额249772万元,增长17.4%。 年末有证个体经营户13612户,从业人员8736人。年末私营企业819家,雇工人数9695人。 市场物价继续走高。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6.22%。居民消费价格上涨6.61%,其中食品类上涨14.25%,饮料烟酒类上涨3.02%,服装鞋帽类上涨2.77%,日用品类上涨3.58%,家用电器类下降0.5%,燃料类上涨9.48%,建材类上涨5.77%,农业生产资料类上涨7.12%,服务项目及收费类上涨1.93%。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快速增长。全县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53666万元,增长27.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9894万元,增长13.5%。在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中,国税7779万元,增长48.9%;地税11000万元,增长32.8%。地方财政总支出112095万元,比上年增长31.6%。 金融业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678861万元,比上年末净增115759万元,增长20.6%;贷款余额283303万元,增长8.2 %。金融机构全年现金收入2002595万元,增长9.8%;现金支出2000119万元,增长9.7%;净回笼货币2476万元。 保险事业发展加快。全县保险业务收入17050万元,比上年增长81.7%;其中寿险业务收入15986万元,增长87.8%。保险业务支出6276万元,增长19.6%;其中寿险业务支出5629万元,增长25.3 %。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继续发展。全县列入和实施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9项,争取拨款527万元,其中省拨款423万元。全年引进推广新技术、新成果21项,新发展技贸机构4家,技贸协会单位4家,签定各种技贸合同321份,合同金额4285万元。全年编发科技信息期刊12期,累计发布信息80条,被县以上采用5条。 全县企事业单位拥有各类技术人员11504人。按职称分,高级职称552人,中级职称5437人,初级职称4875人,其他640人。 教育事业发展有序,教师综合素质得到整体优化,学校的设置布局趋于合理。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07所,其中,职业中学5所,普通中学50所,完全小学120所,特教1所,小学教学点31个。在校学生93030人,其中职业中学5751人,普通中学41192人,小学45979人,特教108人。教职员工7452人,其中专任教师5706人。全年为大中专院校输送新生3939人,24人获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专以上毕业证书。各类学科竞赛获国家奖励544人次,其中,国家级奖励35人次,省级奖励144人次,市级奖励365人次。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年末有电影放映单位24个,艺术表演团体1个。有集镇文化中心40个,图书室125个,文化户200个,民间剧团11个。县图书馆藏书115130册,县文管所收藏文物1684件,其中一级文物11件。年内在省级以上公开发表的文艺作品155件。 广播电视事业持续发展。年末拥有有线电视用户91869户,广播综合覆盖率98.0%,电视综合覆盖率97.5%。 医疗卫生保健事业不断增强。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50个,病床1739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156人,其中,执业医师705人,执业助理医师523人,注册护士538人,药剂人员224人,检验人员95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71人。年末有个体诊所、医务室79个,从业人员110人。年末有村级卫生室650个,从业人员650人。药品检测合格率99.2%,“五苗”全程覆盖率95.1%,住院分娩率99.6%。年末农村有自来水厂58个,饮用清洁安全卫生水的人口达45.13万人,占农业人口的54.4%。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电脑体育彩票布点19个,全年完成销售额300万元。参加省市体育比赛,我县运动员获金牌26枚,银牌8枚,铜牌6枚的好成绩。年内向省体校输送新生5人,向市体校输送新生39人。 十、对外经济和旅游 外向型经济工作发展态势良好。全年共引进千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19个,引进内资25.70亿元。新审批外资企业3家,合同利用外资2121万美元,引进到位资金1965万美元。三资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92400万元,上交税金14300万元,实现利润11100万元。全年实现出口创汇3274万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