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桃源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桃源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高举发展大旗,紧密结合桃源实际,突出项目建设,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积极扩大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狠抓工作落实,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持了持续、快速的良好态势,国民经济保持了稳定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快速推进。 一、综合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初步核算)713138万元(现行价),同比增长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8120万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209848万元,增长8.9%;第三产业增加值195170万元,增长11.7%。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4.6%、28.5%和26.9%调整为43.2%、29.4%和27.4%。2005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运行的情况表明:县域经济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受能源等资源瓶颈制约较为突出,县乡财政运转仍然较为艰难,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已经成为非常紧迫的任务。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村经济持续稳步发展。2005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行价、新口径)488763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5.5%。其中农业产值203191万元,增长4.3%,林业产值18839万元,增长34.5%,牧业产值227747万元,增长7.7%,渔业产值32347万元,增长17.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6239万元,增长12.0%。 种植业获得了较好收成,主要农产品大部分增产。 年末有林面积397.5万亩,活立木蓄积量733万m3,立竹8033万根。全年共造林5.68万亩,四旁植树315万株,完成楠竹低改和垦复12万亩,退耕还林面积0.75万亩,森林覆盖率53.7%。主要林产品产量中,木材采伐13.13万m3,增长120.3%;竹材采伐305.72万根,减少17.6%;油茶籽6483吨,减少2.1%;油桐籽529吨,减少0.8%。 全年淡水养殖面积15.39万亩,水产品产量39102吨,增长10.1%。其中,鲜鱼产量37485吨,增长10.4%。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5年,全县工业经济呈现出总量稳定增长、质量持续趋好、后劲逐步增强、贡献不断增大的态势。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5714万元,增长21.0%。其中国有工业产值11762万元,增长15.3%;集体工业产值3245万元,下降5.7%;股份合作企业产值1846万元,下降19.6%;股份制企业产值105065万元,增长29.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产值126104万元,增长10.1%;其他工业产值17691万元,增长7.0%。实现工业销售产值270494万元,产销率101.8%。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和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完成税金7797万元,增长47.4%,实现利润6183万元,增长18.9%。一批骨干企业逐步形成产业优势,对桃源县经济总量和财税收入的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全县工业产值过1000万元的工业企业21家,其中超过5000万元的9家;税收过50万元的工业企业有18家,其中过100万元的有11家。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6种,减少2种。 建筑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县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11家,完成产值46119万元,增长31.5%,实现利润1368万元,增长1.0%,完成税金1704万元,增长20.7%。房屋施工面积602953m2,房屋竣工面积419933m2。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5年,全县共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49262万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城镇以上完成投资90285万元,增长20.8%;农村完成投资58977万元,下降2.3%。在城镇以上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65081万元,更新改造投资16398万元,房地产开发7697万元。 五、交通邮电 交通事业持续发展。全县公路总里程4991公里,其中水泥硬化公路55公里。全社会客运量813.7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2300万人公里;货运量418.6万吨,货物周转量48700万吨公里。道路运输设施不断提高,新建一级(甲等)综合客运站一个。 邮电通信能力不断增强。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9695万元,比上年增长34.0%。出口函件43.07万件,下降13.5%;出口长途电话1753.76万次,增长29.1%;国际长途17510次,增长12.8%;港澳台长途20600次,增长12.2%;报刊杂志累计期发份数698.31万份,增长19.2%。年末本地电话用户173661户,净增8500户;住宅电话用户152075户,净增8069户;移动电话144572户,净增72771户。互联网用户11276户,净增4077户。本地交换设备容量179448门。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2005年.桃源县零售市场繁荣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27963万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按行业分,批发和零售贸易零售额249393万元,增长17.0%;餐饮业零售额65551万元,减少6.1%;其他行业零售额13063万元,增长22.9%。按城乡分,县城零售额163908万元,增长13.3%;县以下零售额164053万元,增长16.3%。 市场物价有所回升。全县零售物价总指数为102.1%,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3.1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6%,定基比下降2.1个百分点。基比指数分类看:食品类104.0%,饮料烟酒类99.3%,服装鞋帽类99.7%,日用品类99.6%,家用电器类97.7%,农业生产资料类105.9%,服务项目及收费类102.7%。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2005年,全县共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037万元,同口径增长30%,完成上划中央“两税”收入7172万元,增长35.8%。在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中,工商各税8193万元,增长31.3%;农林特产税430万元,增长30.3%;耕地占用税161万元,减少67.7%;契税314万元,减少39.6%。全年财政支出56661万元,比上年增长32.5%,其中,农业支出3098万元,减少9.4%;文教事业费支出12054万元,增长22.5%;行政管理费支出6873万元,增长2.2%;抚恤和社会救济支出4014万元,增长54.6%;科技支出4014万元,增长24倍。 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31306万元,比上年末净增71431万元,增长19.7%;贷款余额233708万元,比上年上升7.8%。国家银行现金收入1044027万元,现金支出1058425万元,全年累计投放现金14398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