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安乡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教育事业蒸蒸日上。2007年,我县全面实施教育强县战略,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优化教育结构,全县教育事业不断取得新成绩。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118所、比上年减少19所,其中小学86所、初中22所、普通高中4所、中等职业学校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1所。在校学生52097人、比上年减少2657人。其中小学23147人、减少912人,初中15563人、比上年减少483人,普通高中10208人、比上年减少1325人,中等职业学校2986人、增加44人,特校学生37人,幼儿园学生198人。全县校舍建筑面积44.58万平方米,在职教职工4684人。全县小学新生入学率和老生巩固入均达100%,初中新生入学率为99.74%、老生巩固率为99.95%,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就读比例达80.98%、高中老生巩固率为98.31%。高考成绩突出,全县本科上线率、600分以上高分段人数和高考录取率均创历史新高,其中本科上线1801人,上线率37.0%,高出全省平均水平9.6个百分点,全县共计录取大学生2896人,安乡一中周虹、周翔子分别以纯文化分669和653分的高分荣录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2007年,全县严格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共免除21936人次学生课本费,补助贫困寄宿学生生活费7972人次,全县免补金额达1172万元,募集助学资金220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200多名、中、小学生3000多名,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全县已建成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1所,省级示范性高中1所,市级明星学校1所、名优学校4所、特色学校3所、示范性学校31所、示范性幼儿园2所。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有序。2007年,全县文化事业突出文化产品生产,促进艺术工作上水平。全年向上级报送艺术作品16件,有6件获奖,其中国家级一等奖1件、优秀奖3件,市级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件。精选100多件作品参加全市“蒲公英”大赛;积极参加市少儿杯艺术大赛,送展作品88件,其中2件舞蹈作品、2件书法作品、1件美术作品获金奖,11件书法作品、9件美术作品获银奖,县里还组织了较大规模的书法、美术、摄影作品联展,观众达5000多人次,全年放映电影3096场。突出综合治理,促进文化市场净化,全年共实施各类检查56次,收缴非法出版刊600多册,收缴销毁盗版光盘3万多张。 广播电视事业有新气象。2007年,全县广播电视事业以推广农网数字电视、提高新闻时效和质量为中心,农网数字电视用户发展到5000多户。县台自采自编专题节目第一次登陆中央电视台和湖南卫视,4月20日,新闻中心拍摄的25分钟专题节目《亲情之争》在央视10套《讲述》栏目中播出;6月19日,专题《监守自盗,身陷囹圄》在省台《警界》栏目中播出;专题《一人致富,带富一方》“全国十县工程”节目竞赛单元三等奖;专题《无形的防控网》参加全国综治委组织的优秀节目评选,获优秀奖。 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全县卫生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以农村卫生、防保工作和医院管理为重点,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32个,病床1225张,卫生技术人员1235人,其中执业医师429人、执业助理医师123人、注册护士347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42.5万人,参合率96%;全年投入225万元,对黄山头镇、安宏乡、安福乡等7个乡镇卫生院进行了维修改造;全县共有1774名干部职工及群众参加无偿献血活动,献血总量53.6万毫升;进一步加强了公共卫生监测和医疗市场整顿。 血防工作有序开展。2007年,国家血防办“封洲禁牧”试点工作取得实效,人畜感染率明显下降。全年查螺面积4755万平方米,查出有螺面积3736万平方米;全年处理钉螺面积7139万平方米,消灭钉螺面积39万平方米,年底尚有钉螺面积7100万平方米;当年化疗23045人次,检查出血吸虫病人3131人,全县实有血吸虫病人3796人;当年化疗家畜5281头(只)次,查治耕牛3624头。 群众体育运动蓬勃发展。2007年,创建“乒乓球之乡”全面启动,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先后举办了“安乡县‘湘北杯’乒乓球友谊赛和常德市第二届乒乓球比赛;主办了安乡县“林城·香格里柆杯”篮球联赛,安乡县“新村杯”农民运动会;参加了在长沙市举行的“湖南省第八届少儿国际标准舞蹈大赛”,一举获得6枚金牌;参加了全省第四届农民运动会的舞龙舞狮项目竞赛,取得6金4银的优异成绩。参加常德市组织的田径、射击、举重、跆挙道等常年赛,共获得金牌12枚、银牌5枚、铜牌3枚。完成电脑体育彩票销售380万元。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和计划生育良性发展。据公安部门统计,2007年年末全县总户数217300户,总人口597784人,比上年末增加7244人。总人口中男性305474人,女性292310人;农业人口445790人,非农业人口151994人。据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统计,全县年内出生4733人,计划内生育率96.66%,一孩率为77.16%,出生男女性别比为100:92.7,人口自然增长率4.48‰,继续被评为“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 居民收支增幅较高。2007年,全县农民人平纯收入3902元,人平增加468元,增长13.6%;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668元,增加339元,增长10.2%。由于食品价格上涨偏快,农民人均食品消费增长加大,食品消费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达53.62%,恩格尔系数比2006年提高1.27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42元,人平增加1155元,增长12.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050元,增加1657元,增长25.9%。全县国有集体及其他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45773万元,人平17136元、增加4054元、增长28.9%。 社会保障全面发展。2007年,全县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2575人,机关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2721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9727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7926人。全年发放企业和机关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12990万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187万元,分别增长51.3%和9.2%。 十二、环境保护与城镇建设 环境保护力度加大。2007年,关闭了县境内的10家造纸企业,县噪声控制区面积11.2平方公里,噪声平均值低于56分贝,大气悬浮微粒年日平均值每立方米小于0.117毫克,县城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98%,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5%,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96%,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100%;县城绿地总面积40多万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2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