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安乡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2010-03-14 常德市安乡县统计局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2004年,全县相继举办了春节文艺晚会、“迎春笔会”和“春节书法作品展”及主办“传承中华美德”读书征文活动,积极 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县级图书馆1个,年接待读者7000人次,借阅书刊4800册;剧院接待演出团体18个、演出22场、观众2.8万人次。文艺创作笔耕不辍,硕果累累,演出市场经过整改更加规范,新闻出版及版权保护得到加强,文物保护受到广泛重视。

广播电视事业欣欣向荣。2004年,自制广播电视节目400小时,其中新闻182小时、文艺218小时;自制无线电视节目395时30分,购买电视节目1305时30分。全县有有线电视台21座,用户2.5万户,自制有线电视节目640小时,购买电视节目1520小时。广播电视覆盖率100%。

医疗卫生条件继续得到改善。2004年全县狠抓乡镇卫生一体化网络建设,不断增强乡镇卫生院在农村卫生中的主导地位。狠抓医疗市场整治,大力倡导爱国卫生运动,优良的医疗秩序逐步形成,全民卫生意识有效增强。全县拥有卫生机构31个,病床1229张,卫生技术人员1372人。全年诊疗病人45.6万人次,增长10.1%。其中,门急诊38.41万人次,增长19.7%;入院治疗2.48万人次,增长14.3%。治愈率69.4%,好转率26.9%;病死率0.26%,下降0.06个百分点。

血吸虫病防治任重道远。2004年全县血防机构5个,专业人员187人,病床位280张。全年查螺1.46万个总工日,实际查螺面积6.37万亩,查出有螺面积4.79万亩,实际灭螺4.79万亩。全县实有钉螺面积4.78万亩,其中易感地带3.27万亩。检查血吸虫病人3.53万人,当年实查血吸虫患者0.52万人,实有病人0.58万人,治疗0.52万人。查治耕牛0.82万头,畜禽化疗0.83万头(只)。

十一、人口与劳动就业

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年末全县总户数200792户,总人口581072人,比年初增加1904人。总人口中男性297371人,女性283701人;农业人口447586人,非农业人口133486人,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22.9%,提高0.3个百分点。年内出生4280人,出生率7.5‰,计划生育率达97.34%,一孩率为77.85%,出生性别比为100:108,人口自然增长率4.6‰,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荣誉称号。

劳动就业稳中有升,就业和再就业压力依然较大。单位从业人员有所减少,民营经济从业人员增加。2004年,县及县以上国有集体及其他单位从业人员20585人,比上年减少2097人。其中国有单位从业人员14444人,减少88人;集体单位1562人,减少60人;其他单位4579人,减少1949人。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达6万多人。全县努力开辟就业岗位,积极扩大就业面,但就业和再就业压力依然较大。

十二、人民生活和环境保护

人民生活得到很大改善。2004年是近年来广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一年,全县农民人平纯收入2888元,人平增加280元,增长10.7%。农民收入的有效增长,带动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62元,增加302元,增长14.0%。全县国有集体及其他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22700万元,每人平均11126元,人均增加1574元,增长16.5%。居民收入增长,有效推进全县小康建设进程。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全年发放养老金2818万元,城镇低保金827万元,支付农村五保户供养金268万元,加强了失业、医疗保险,开展了工伤、生育保险工作。广泛开展社会救助、优抚安置和双拥活动。

环境保护受到重视。2004年全县狠抓环境保护宣传、搞好环境监测、加大治污力度。造纸业废水污染曾被列为全省九大环境问题之一,各造纸企业加强更新改造,加大污染排放治理力度,已全部实现达标排放。全县工业废水排放量3800万吨,工业废气排放量4.40亿标立方米,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1.5万吨。大气降水PH值6.17,酸雨率为零。城关大气TSP年日平均值为0.158mg/m3,SO2年日平均值为0.023mg/m3,噪声平均值为49.4分贝,地面水达国家饮用水源卫生标准,全县环境较好。

城市建设提档升级。县城建设在推进城镇化同时,努力提高城市品位,打造城市品牌,在保持省级卫生县城的同时,开展争创国家卫生县城活动。2004年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318万元,完成了安南路拓宽改造工程、保堤沟一期改造工程、香港商业步行街二期道路建设工程等重点工程。完成了下水道清淤、小等小巷改造等基础工作。绿化亮化得到加强,城关地区新增绿化面积1万多平方米,城区绿化面积29万平方米,人均绿地3.7平方米。城关地区的人居环境有了较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