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华容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县委和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力推进“一化三基”战略,深入践行民本岳阳的执政和发展理念,积极抢抓机遇、奋发作为,坚持不懈地推进主攻新型工业、做强优势农业、建设秀美城乡、构建和谐华容四大工作重点,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积极开发资源优势,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国民经济发展动力较足,呈现出增速较快、收入增加、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优质圆满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迈上了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 一、综 合 县域经济全面进步,综合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初步核算,全年全县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大关,达到114.35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96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49.34亿元,同比增长26.1%;第三产业增加值30.05亿元,增长12.4%。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生产总值16700元,比上年增加3689元,增长15.3%。 主导产业优化壮大。工业生产保持了平稳增长,实现了速度、效益、结构的协调发展。第二产业得到进一步提升。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为30.6:43.1:26.3,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上升了3.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下降2.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全力推动工业项目抓集群、创品牌的思路,新型工业呈现多元化、集群化、园区化的新特点。大力提升纺织、食品、建材三大优势产业,着力培育电子信息、医药化工、果蔬饮品等新兴产业,扩张支柱产业集群,调整了工业发展结构。县域工业产业沿着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充分发挥的新兴工业化道路快速发展。2008年,全县工业完成总产值152.3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3%;完成规模工业产值138.04亿元,同比增长35.1%。全县规模工业企业新增14家,总数达125家。新增亿元企业4家,全县产值过亿元企业个数已达20家,工业产业在县域经济中的优势更加凸显。 坚持稳粮、增收并重,现代农业呈现规模化种养、品牌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的新特点。2008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5.32亿元,比上年增长5.3%;实现农业增加值34.96亿元,较上年增长5.3%;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5826元,较上年增长14.0%。立足东山—三封寺、新建—梅田湖两个万亩高产示范区,粮食复种面积达127.7万亩,比上年增加6.9万亩;建立水稻、油菜、蔬菜等主要农产品的标准生产体系,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双低油菜、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县;生猪养殖进入全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和生猪调出大县行列;水产养殖总产量达到12.7万吨,继续位居全省第一;东湖鳙鱼养殖基地被列为全国水产良种工程项目;“华容芥菜”通过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实现华容县农产品国家级品牌认证零突破;“东湖源”水产品正申报国家名优农产品称号。 坚持生产性与生活性服务业并重,三产业总量加速增长。2008年全年实现三产业增加值30.05亿元,增长1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12亿元,同比增长21.1%。县城商业网点规划修编顺利完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深入推进,生猪定点屠宰全面启动,南门市场升级改造竣工。房产开发成为新的三产业“亮点”,金瑞花园、富豪花园、香溢花城、绿景现代城等住宅小区开发项目进展顺利,荷花塘南路市政工程和金帝华都商业城综合开发等项目启动建设;省市重点工程岳常高速相关工程纳入设计方案且通过评审,正式启动;城区数字电视改造按时完工投入使用,农村广播电视工程“村村通”工程提前完成年度任务。 重民生、保稳定的工作更加具体,和谐社会建设深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顺利启动,城乡低保扩面提标,实现了城乡基本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全覆盖。农村爱民安居房建设、敬老院改扩建、廉租房建设、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均全面超额完成;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全面启动了数字电视入户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启动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实施一、二水厂并网扩容,缓解了县城饮水难问题。各项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 统筹城乡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2008年华容县多渠道多形式开发就业岗位,积极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建立健全失业人员登记发证和职业供求分析等就业服务制度,就业再就业形势不断好转;按照用工企业的需求,职业培训不断加强;就业信息平台、就业再就业管理不断完善。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89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4229人,帮助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283人,零就业家庭就业288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15233人,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全面完成省、市确定的目标任务。 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2008年,全县财政总收入30018万元,增长24.0%;一般预算收入21514万元,增长20.0%,其中税收收入11775万元,增长22.5%,非税收入9739万元,增长17%;财政总支出100233万元,增长34.9%,一般预算支出93943万元,增长31.0%。 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比较粗放,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不高,工业经济增长伴随着结构性能耗增加的趋势;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落后于经济增长速度,城乡差距有所拉大;三是基础设施和自然条件仍然是制约着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整个生态系统依然脆弱,农牧业抵御灾害风险能力不强,农村基础设施滞后、基层服务体系较弱仍然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二、农 业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做强优势农业,强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县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2008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5.32亿元,比上年增长5.3%。农业优势更加明显,农业总产值24.80亿元,增长0.5%;养殖(畜牧渔业)总产值29.41亿元,增长10.6%。粮、棉、油、菜面积分别达到127.7万亩、48万亩、68万亩和30万亩,继续稳居全国或全省前列。全年粮食总产量54.2万吨,增长14.9%;油料总产量6.14万吨,增长18.3%。棉花总产量2.78万吨,比上年降低13.4%。蔬菜总产43.31万吨,增长12.7%,水果总产9.13万吨,增长53.7%。 畜牧业生产继续实现了快速稳定发展。年内牲猪出栏82.2万头,增长7.3%;发展能繁母猪5万头,同比增22.2%;家禽出笼455.9万羽,同比增17.2%;发展牛7万头,同比略增,其中出栏2.2万头,同比增10%;发展羊12万只,同比增31.7%,其中出栏8万只,同比增33.3%。全年按现行价共计创造畜牧业产值16.53亿元,约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29.9%,实现纯利润5.83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