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汨罗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人寿、财保、太平洋、平安四家公司,全年保费收入5714万元,比上年减少12.1%,处理赔款与给付支付支出2390万元,减少23.3%。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不断改革。2005年,全市科技投入经费700万元,研究与开发项目38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8个。申请专利10个,专利授权1个,专利实施8个。开通了“96318”专线电话,开展了“科技特派员”和现代远程教育科技工作,实施了“双百”星火科技实民工程。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2005年,全市在校学生104141人。其中普通中学47682人,职业中学11075人,小学45234人,特殊学校150人。“普九”成果继续巩固,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稳定在100%,巩固率100%;初中入学率达99.6%;7-15周岁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8.5%;高中普及率达70%。高考再次大面积丰收。全市4855人参考,一本、二本上线人数1587人,比上年净增500多人;音体美特色教育全面出彩,上线184人;职业高中对口升学成绩优异,居岳阳地区前100名的考生中,汨罗市占了48人。高中教育质量连续十六年居岳阳市第一。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产业纵深发展。2005年末,全市共有文化事业机构8个,乡级文化站29个;图书馆收藏总量14.2万册;文物管理所文物藏品731件。市花鼓戏剧团创排的反腐倡廉教育剧目《但愿人长久》受到了有关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全市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稳步推进。全市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6.7%和98.0%,有线电视户1.5万户。 体育事业取得新的成就。2005年,成功组织了2005年中国岳阳(汨罗江)国际龙舟邀请赛。认真落实了《全民健身计划》,积极抓好了竞技体育,参加岳阳市四届运动会,获得金牌96.5枚,团体总分2863.5分,分别名列第二、第四的好成绩。 十一、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大,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市在加强水土保护、造林绿化、草地建设的同时,加大城区绿化面积,加强城市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创建了一个集生态、城市发展、经济增长、人文于一体的和谐“汨罗”。2005年,退耕还林3.1万亩,完成工程造林2.1万亩,封山育林1.2万亩,幼林抚育5.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1.8%。全市年内污染源治理投资总额为711万元,城市污水处理工程投资927万元,城市垃圾处理费200万元,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费12066万元,年内无重大污染事故发生。城市环境质量优良,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含量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对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无影响。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处于良好,通过对汨罗江两个断面23个项目进行常规监测,分别达到国家地表水Ⅱ类和Ⅲ类标准。环境监测能力逐年增长,现有三级监测站1个,编制10人。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完善,人口数控制在目标范围内。2005年末,全市总人口63.5万人,比上年增加0.3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0.9‰,死亡率为6.9‰,自然增长率4.0‰。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得到改善。2005年,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2662元,增长19.3%。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7200元,增长2.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53元。比上年增长6.5%。 社会保障工作继续得到加强。全市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6225人,增长40.9%;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5869人,增长7.6%;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8202人;减少11.2%;参加医疗保险25485人,增长1.5%;领取失业保险金315人。全年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3616万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670万元,分别增长11.4%和9.8%。 注: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上年国内生产总值按岳阳市局要求已作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