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汨罗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价格总水平呈小幅上升态势。全年零售物价总指数比上年上涨1.4%,其中:生活类价格上涨1.2%,粮食类价格下降1.8%,蔬菜类价格上涨16.8%,日用品类经济上涨1.6%,药品类价格下降0.8%,燃料类价格下降2%,服务项目价格上涨5.2%。 七、招商引资和旅游业 招商引进成绩显著。2002年,全市共引进域外各类项目146个,其中:外资项目1个,内资项目145个;工业项目68个,农业开发、养殖项目29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3个,资源开采加工项目12个,商贸娱乐项目14个。总投资规模达15.0亿元,合同利用资金12.0亿元,实际到位3.2亿元。引进企业完成产值5.8亿元。缴纳税费1980万元,安排就业人员4200余人,新增就业岗位1500个。对我市农业结构调整、城镇建设、工商企业及娱乐服务业发展等方面超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旅游业发展迅速。全市接待国内游客39.3万人次,增长14.6%;接待入境旅游人数0.77万人次,增长22.9%;实现旅游总收入3000万元,增长65.2%。 八、金融和保险 金融机构存贷款快速增长。年未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86617万元,新增23148万元,同比多增22157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8296万元,新增20951万元,同比多增1390万元。贷款投向重点突出,继续加大了对国有中大型企业的投资,重点支持高科技民营企业。年未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62823万元,新增19581万元,同比多增802万元,其中农业贷款余额48912万元,新增4649万元,同比持平。 保险事业发展迅速。全年保费收入5061万元,比上年增长58.6%,其中:人身保险收入3198万元,增长99.8%;财产保险1003万元,增长8.9%。全市保险赔付额为1713万元,增长88.9%。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力度加大。2002年下达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8个,其中列入省、市计划项目6项。协助了有关部门引进推广新品种20多个,引进推广新技术20多项。中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实施高效节能,优质碳化硅智能化生产新工艺中试项目,使企业扩大了规模,降低了成本,节约了能源,提高了效益。龙舟动力机械厂通过技术进步和科技术创新,获得了快速发展。 教育事业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发展势头。年未全市拥有各类学校287所,在校学生101833人。其中,普通中学46所,在校学生40523人;职业中学8所,在校学生5788人;小学232所,在校学生55229人;特殊学校1所,在校学生293人。全市小学毕业生合格率达99.8%,初中学生合格率达98.0%,普高、职高(中专)毕业生合格率分别达99.0%、100%。普通高考上线人数2303人,其中上本科线人数为1049人;职高上线人数为453人。 十、文化、广播电视、卫生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赵乡长转圈》改编为《乡长本姓赵》后,获得第十五届中国曹禺戏剧奖、剧本奖。小戏《买瓜》进一步完善,11月份在首都人民剧场演出,为党的十六大献上了一份厚礼。甘征文同志创作的长篇小说《毛泽东的故事》已在《岳阳晚报》上连载,创作的《高建成》刊发于《戏剧春秋》。老年人诗作硕果累累,在各类报刊上发表的达800余首。花鼓戏剧团恢复创排《三凤求凰》、《巡案审婚》等4部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剧目,再现勃勃生机。年未全市共有文化事业机构8个,乡级文化站29个、各类文化娱乐场所300余家;图书馆图书总藏量13.1万册;文物管理所文物成品731件;全年影剧院演(映)出场75场次;花鼓戏团演出238场。 广播电视事业稳步发展。2002年未,全市拥有广播电视站1座,广播电台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8.0%,广播人口覆盖率96.9%。年内继续投资200多万元,按照750兆双向传输的高标准,对城区有线电视网络进行全部光缆升级改造。全年改造好用户6000户,网络传送节目达34套。广播电视台被评为“全国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先进(站)”。并连续5年被评为全省宣传管理先进单位。 医疗卫生保健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未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7个,床位987张,卫生技术人员1411人。全年传染病发病率为137.2/10万,比上年下降15.1%,“五苗”覆盖率达90.0%,婚前医疗检查率上升到92.8%。住院分娩率为61.8%,孕产妇和7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分别为93%、93.0%;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控制在全省较底水平。住院病历合格率、处方合格率分别达到100%、97.0%,卫生局参与处理的医疗纠纷为9起,比上年减少2起。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2002年,环保部门认真抓好重点污染区的治理,使13家“三产业”重点污染大户环保全部达标;查处土法炼铅案13起,摧毁土炉13座,使锻炼铅得到了有效遏制;治理小纸厂污染取得了较好成绩,有3家纸厂污染治理已经完成,5家纸厂正在治理之中。全年完成废水治理项目4个,废气治理项目11个,投资105万元,新增废水处理能力700吨/日,废气处理能力1.9万立方米/时。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62.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0.0%。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市年未总人口63.8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9.16万人,占30.0%,乡村人口44.71万人,占70.0%;男性人口33.19万人,女性人口30.68万人。出生人口6118人,出生率9.6‰;死亡人口4009人,死亡率6.3‰;净增人口2109人,自然增长率3.3‰。 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2002年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9106元,增长16.3%。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69元,比上年增长6.9%。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2002年,全市企业养老保险14315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13268人,医疗保险人数8502人,失业保险参保20900人,领取低保金8947人。 注: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