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汨罗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依托两市三路,大力调整结构,瞄准全省十强,再创汨罗辉煌”这一目标,大力推进“五化”进程,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增长质量进一步提升,多项社会事业繁荣兴旺,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据统计,2002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3.0亿元,增长1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0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20.1亿元,增长16.4%;第三产业增加值9.9亿元,增长11.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731元,比上年增加885元。三次产业结构为30.2:46.8:23.0,与上年比较第一产业下降3.0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均上升1.5个百分点。 劳动就业工作力度加大。2002年,全市国有企业下岗职工4612人,比上年减少788人,年内新安置失业人员2075人,安置率45%。 经济环境进一步优化。2002年,全市清理规范执法项目1323项,取消收费项目95个。农村税费改革基本到位,农民人平减负49元。全市政法部门继续开展“严打”整治工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现了“六无”目标,连续七年被评为省级先进。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就业和再就业矛盾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财政收入质量不高,部分乡镇债务沉重,步履艰难。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2002年,全市粮食总产量34.99万吨,增长2.4%;棉花0.07万吨,减少53.3%,油料0.79万吨,减少20.2%;烤烟507吨,增长39.3%;茶叶1395吨,增长50.6%;水果6305吨,增长75.3%;出栏肉猪138.24万头,增长4.7%;出栏牛1.8万头,与上年持平;水产品产量1.96万吨,增长13.3%。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粮食播种面积83.76万亩,比上年增长1.2%,其中:优质稻面积11.1万亩,增加4.04万亩;玉米11.43万亩,增加0.05万亩。经济作物中:油料面积8.38万亩,减少10.9%,棉花0.53万亩,减少49.5%,蔬菜和果瓜面积19.69万亩,增长14.3%。生猪生产稳步发展,草食牲畜、家禽和名优水产快速增加。畜牧水产业总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为59.3%。比上年高2.5个百分点。2002年乡镇企业继续被评为全省十强先进县(市)。 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成效。全市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5700万元,投工496万个,完成土石方390.4万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2千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41.07万千瓦,增长3.9%。全年人工造林648公顷,幼林抚育1378公顷,封山育林6498公顷,完成四傍植树200万株。全年生产木材2.46万立方米,生产竹林9.86万株,森木覆盖率为41.8%。 扶贫工作取得成效。2002年,投入扶贫资金320万元,年内又有0.3万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17.7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69亿元,增长24.8%,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1.88亿元,增长40.0%;重工业增加值2.81亿元,增长16.1%。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0.76亿元,增长5.5%;集体工业增加值3.93亿元,增长30.1%;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9.2%,比上年增加0.7百分比。 工业技改力度加大,新产品开拓取得好成绩。2002年,全市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05亿元,市直工业企业通过技改和产品更新,新增产销值1.3亿元,占市直工业产销值的43.0%。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发电量305万千瓦小时,配混合饲料25780吨,饮料酒1454吨,纱5755吨,布548万米,家俱32330件,氮肥83138吨,炸药3192吨,水泥4.6万吨,泵1089台。 工业企业效益明显提高。全市独立核算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081万元,比上年增长86.2%。企业亏损面为4.6%。比上年下降4.0个百分点。 建筑业发展加快,企业效益好转。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47072万元,增长29.2%。四级及以上建筑企业21个,实现利润总额1914万元,税金总额379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6.67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8.28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200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1182万元,增长17.0%。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完成投资46803万元,增长50.8%;集体和个人投资44379万元,减少54.0%。国有及其他经济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32741万元,增长39.1%;更新改造投资12914万元,增长20倍;房地产开发投资1148万元,增长11.9倍。地方项目投资42888万元,增长90.4%;中央项目投资3915万元,减54%。年内新开工项目28个,年内全部竣工投产项目21个,分别增长27.3%和50.0%。 投资结构进一步调整,工业建设步伐加快。在国有及其他经济投资中,全部工业完成投资13558万元,比上年增长5.1倍,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机械企业投资9800万元,比上年增长3.6倍。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投资6675万元,比上年增长1.6倍。支柱产业和优势企业的发展,有力推动了全市工业化进程。 重点工程迈上新台阶。全市重点工程共完成投资32059万元,比上年增加9059万元。白水国家粮食储备库、政务公开中心大楼、中大建材市场、高泉路改造全面完成。友谊河综合治理、沿江大道开发、任弼时纪念馆、加华牛场、万大商业广场、平垸防洪、移民建镇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有新突破。2002年全社会货物周转量116.5万吨公里,下降4.0%。其中铁路运输17.5万吨公里下降17.8%,水上运输99.0万吨公里,与去年持平。旅客发运量623.2万人,增长0.6%。其中:铁路89.2万人,下降18.8%;公路319.0万人,增长5.0%;水运215.0万人,增长2.4%。 邮电事业迅速发展。全市邮电业务总量11552万元,增长30.0%;年未固定电话用户84314户,增长11.5%;固定电话普及率40.1%,比上年高4.1个百分点。移动电话用户76500户,增长97.8%。 六、国内贸易和物价 商品市场销售活跃。2002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亿元,增长10.8%。其中市区5.2亿元,增长10.6%;农村5.1万元,增长10.9%。分行业为,批发零售贸易额7.6亿元,增长11.8%;餐饮业0.6亿元,增长20.0%;其他行业2.1亿元,增长5.0%。分经济类型为,公有经济实现零售额3.4亿元,增长9.7%;非公有经济6.9亿元,增长13.1%。兴罗门市场、汨罗大市场、万达广场等成为商品交易市场的主体,天恒量贩等连锁超市发展迅速。2002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4家,商品销售总额3.9亿元,增长3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