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汨罗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4 岳阳市汨罗市统计局

交通运输保持稳定、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增加值17672万元,比上年增长19.8%。

全市全社会完成货物周转量181.3万吨公里,下降2.6%。其中,铁路货物周转量21.3万吨公里,下降9.0%,公路运输100万吨公里,与去年持平,水运60万吨公里,减少4.8%。旅客发运量622.8万人,下降0.7%,其中:铁路108.9万人,下降14.0%;公路303.9万人,增长2.0%;水运210万人,增长3.4%。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8841万元,比上年增长41.7%。2001年,全市电话机普及率36.0%,比上年提高5.0个百分点。移动电话、互联网迅速发展。固定电话用户75645户,增长13.6%;移动电话用户38681户,增长68.2%。国际互联网络用户9616户,增长8.1倍。

六、国内贸易

国内市场平稳增长。2001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054万元,比上年增长11.4%,其中市区46896万元,增长11.4%;农村46158万元,增长11.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68147万元,增长10.8%;餐饮业5145万元,增长33.0%;其他行业零售额19762万元,增长8.7%。按经济成分看,公有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1269万元,增长12.2%,非公有经济61785万元,增长10.9%。连锁店、超市等新型业态发展迅速,规模效益逐步显现。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销售略有下降,效益快速增长。全市限额以上企业4家,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收入29456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5%;毛利率11.2%,费用率5.4%,实现利润总额130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0.6%。

七、招商引进和旅游业

招商引进成绩显著。2001年,全市共引进域外各类项目65个,其中外资项目2个,内资项目63个;工业项目39个,基础建设项目15个,资源开采项目14个,农业开发、养殖项目8个,商贸、娱乐项目4个。项目总投资规模38285万元,合同利用资金34925万元,实际到位20030万元(含历年引进项目新增到7241万元)。引进企业完成产值3.6亿元,出口创汇517万美元,缴纳税费1498万元,从业人员2000余人,新增就业人员400多人,对我市农业结构调整、城市建设。工商企业改制和娱乐服务业发展等方面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旅游业发展良好。我市旅游业以精品战略为指导,将任弼时纪念馆。屈子祠作为3A级旅游景区向国家旅游局申报评级,以提升我市的旅游品牌。其次,名景区相继推出一批新建项目。如屈子祠项目列入全省“十五计划重点建设项目”的笼子,任弼时纪念馆已到位资金3150万元,大荆生态农业观光园由中国农村外向型经济协会投资兴建,已到位资金540万元。使全市旅游业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的势头。全年接待国内游客35.5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01.7%;接待入境游客6423人次,比上年增长52.9%,旅游总收入1880万元,比上年增长97.1%。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01年全市深化财税改革,狠抓增收节支,确保了全年财税收计划圆满完成,确保了公教人员工资正常发放,确保了市级财政收支平衡。全年财政收入2.12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其中,地方固定收入1.77亿元,比上年增长24.3%,上划中“两税”完成0.36亿元,比上年下降2.0%。财政总支出完成2.74亿元,比上年增长37.7%。

金融保持稳定。2001年金融部门采取多种改革、激励和保证措施,加大资金投放力度,调整信贷结构,确保金融的正常运转,存贷款额稳定增加。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3468万元,比年初增加10214万元,增长6.7%,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2278万元,比年初减少9116万元,下降29.0%;居民储蓄余额127355万元,比年初增加18438万元,增长16.9%。各项贷款余额143241万元,比年初增加17573万元,增长14.0%。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36467万元,增加22651万元,增长19.9%;中长期贷款余额6401万元,增加674万元,增长11.8%。信贷投放力度加大,为我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保险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市保险机构4个。全年保险收入3191万元,比上年增长4.3%。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921万元,增长2.3倍;寿险保费收入1600万元,增长13.7%,全年赔付额907万元,增长30.7%。其中,财产保险赔付534万元,增长4.3倍,寿险赔付291万元,增长17.8%。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工作实施“唱主旋律,突出‘主菜单’,打好主动仗”的战略,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2001年下达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1项,其中列入省、市计划项目5项。突出了重点集中投入,确保了各类计划项目的顺利实施。市一中电器厂承担的年产5000吨高节能优质绿色碳化硅智能化生产新工艺研究项目,已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评审,并将上报国家科技部。继续引进推广的湘两优糯梁1号、晋薯244、豫薯868、湘花生4号、中华5号瓜菜等新品种。既改进了传统的品种结构,又增加了农民收入,还丰富了产品市场。全年共完成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1项,推广科技成果项目16项,申请专利8项,其中已授权5项,专利实施率达100%。

教育事业坚持依法治教,依德治教,我市教育事业保持了稳定的发展势头。“调优教师队伍”,“调优学校布局”优化了教师队伍,优化了教育资源的配置,汨罗教育再次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的热点。湖南卫视台、经济台及省教育电视台来我市专题采访。《湖南日报》和《岳阳晚报》在头版头条予以推介。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学校346所,在校学生114082人。其中,普通中学49所,在校学生43031人;职业中学7所,在校学生5446人;小学290所,在校学生65605人。全市小学毕业生合格率达99.6%,初中毕业生合格率达96.8%,普高、职高(中专)毕业生合格率分别达98.6%、100%,高考本科录取人数1039人,职高参加对口升学考试上线录取率达96.3%。高考升学率达总人口的29.8/万,连续十年居岳阳各县(市、区)榜首。学生个性特长发展成绩显著。全市各级竞赛中获奖近600人次,在学科竞赛中,有20名初中学生在全国“IT”杯数学奥赛中获奖,其中全国一等奖5人,二、三等奖15人。高中生参加全国第17届物理竞赛,41人获奖,占岳阳市获奖总数的60%。

十、文化、广播电视、卫生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2001年末全市共有文化事业机构8个,乡级文化站29个,各类文化娱乐场所300余家。图书馆图书总藏量12.89万册;文物管理所文物藏品2000件;影剧院全年演(映)出场104场次;花鼓戏团演出230场。专业文化硕果累累。与岳阳市文化局、潇湘电影制片厂积极合作,进一步完善好大型现代花鼓戏《赵乡长转圈》并拍成了电影。此剧先后获省“五个一”工程奖,省二届“田汉”戏剧剧本创作一等奖。反映我市干部作风转变的花鼓戏《买瓜》,先后获岳阳、省“群星杯”小戏调演一等奖,获全国“群星杯”小戏调演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