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汨罗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汩罗市统计局 2006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落实民本岳阳的执政和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目标,有力地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为64.7亿元,增长14.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6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31.1亿元,增长24.2%;第三产业增加值16.0亿元,增长10.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0186元,增长18.2%。 经济结构继续改善。2006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27.1:48.1:24.8;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上年减少3.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4.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减少0.9个百分点。第一、二、三产业拉动GDP增长分别为1.6、10.6、2.6个百分点。二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和谐社会建设稳步推进。省8件实事21个考核项目、民本岳阳9项工程29个考核项目全面完成任务。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486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642人。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数3390人;基本医疗保险新增参保人数1668人;工伤保险新增参保人数3828人。扩改造农村敬老院3所,集中入住五保户对象103人。建设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3所,农村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方式仍较粗放,产业升级难度大;环境保护的压力不断增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依然薄弱,农民持续增收后劲不足等。 二、农业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2006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95.6万亩,比上年减少0.4%,其中:稻谷播种面积82.5万亩,增长0.9%;油料种植面积4.8万亩,减少38.5%;蔬菜种植面积8.6万亩,减少27.7%。粮食总产量37.5万吨,减少1.8%,其中稻谷产量31.7万吨,减少0.6%;全年出栏肉猪163.8万头,减少0.2%;出笼家禽497.5万羽,增长10.0%;水产品产量2.9万吨,增长11.5%。 农业结构出现新变化。全年粮食、油料产值占种植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4.4%和1.6%,分别比上年下降2.7个和0.6个百分点;蔬菜园艺作物,水果、坚果及其饮料所占比重为26.3%和15.5%,分别上升2.2个和0.4个百分点。全市生猪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为87.9%,下降1.7个百分点;家禽所占比重为7.8%,上升0.8个百分点;草食动物所占比重为4.1%,上升0.8个百分点。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全市现有农产加工企业130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7家。同时积极组建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集约化生产,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58个,覆盖31个乡镇场,总数达3.2万户,辐射带动农户4.5万户。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提高。全年水利投入资金6500万元,完成土石方670立方米,加固防洪大堤5公里,配套高标准渠道160公里,整治病、险水库31座。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6.0万千瓦。 新农村建设扎实开展。全市新农村建设投入资金10200万元,增长28.1%。硬化通乡公路19公里,通村公路310公里;抓好农村生态能源建设,完成沼气池建设800个;加速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新建三格式无害化厕所1936个、改扩建乡镇卫生院15所、敬老院3所、客运站场2个、改造23所学校危房面积2万余平方米。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2006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28.3亿元,增长26.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72亿元,增长39.6%。其中轻工业增加值4.95亿元,下降10%;重工业增加值16.77亿元,增长112.3%。国有及国有控投工业增加值0.37亿元,减少53.7%。全市废弃资源和废旧回收加工业增加值增长149.9%,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8.1%。 主要产品量增幅较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一次能源生产总量15.25万吨标准煤,增长34.1%。发电量390万千瓦时,增长2.6%;饮料酒1270千升,增长22.1%;机制纸及纸板3.35万吨,增长15.5%;氧化铝2.9万吨,增长112.4%;铜材4.7万吨,增长197倍;铝材0.5万吨,增长29.5%。 产品衔接较好,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100.3%,比上年增长1.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67.47亿元,增长25.7%;实现利润1.26亿元,增长9.2%;亏损面为2.7%,比去年下降1.9个百分点。 全市建筑业增加值2.8万元,比上年增长7.5%。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21家。实现利润5212万元,增长27.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81.7万平方米,增长40.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04.9万平方米,增长76.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快速增长。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76亿元,增长16.1%。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4.72亿元,增长30.3%;农村固定资产投资8.04亿元;减少3.1%。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0.28亿元,增长65.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44亿元,减少9.4%。全市全年城镇以上施工项目117个,其中:新开工项目78个。重点工程投资项目进展顺利。京珠高速新市连接线、罗城中路、燎家山广场高标准改造,戴家垅、胥家垅、城西排污工程基本竣工,广电中心正式运营,殡仪馆投入使用,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持续升温。2006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83亿元,增长12.3%。其中市级8.55亿元,增长20.4%;市以下7.28亿元,增长4.0%。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14.08亿元,增长13.5%;餐饮业15.8亿元,增长12.9%;其他0.17亿元,减少43.3%。 六、招商引资和旅游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2006年,全市共引进域内项目120个,合同引进内资36.5亿元,到位资金15.3亿元,合同引进外资1000万美元,利用外资653万美元。其中新开工项目28个,新签约17个,新投产75个。招商工作呈现出“大招商、招大商、大发展”态势,实现了招商方式、招商格局、招商效益的变化。 旅游业加快发展。2006年,我市推介了“寻根龙舟文化、搜索伟人足迹”为主题的汨罗一日游,努力拓展客源市场,较好推动了旅游事业的开展。全市接待国内旅游旅客62.3万人次,增长29.8%;实现旅游总收入7126万元,增长24.6%。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2006年,全市全社会货物周转量2540万吨公里,增长2.5%;旅客发运量85万人次,下降7.8%。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9486万元,增长13.1%。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589万元,增长25.3%;电信业务总量5666万元,减少1.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0.7万元,比上年净减0.5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3.9万户,净增2.9万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