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城步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自治县成立50周年的大庆之年,县委、县人民政府率领全县人民,围绕在全省少数民族地区率先发展的奋斗目标,大力创建平安城步、和谐城步,经济呈现了“速度较快、结构改善、效益提升、活力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经济总量及人均水平再上新台阶。初步核算,2006年全县GDP实现147245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831万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55134万元,增长18.5%;第三产业增加值52280万元,增长8.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6342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7.1:37.4:35.5。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年全县财政收入12250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较上年增长12.07%。一般预算收入6447万元,增长5.17%,其中税收收入3924万元,增长17.94%。一般预算支出28975万元,增长23.89%。 为民办实事成效显著。2006年,我县把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八件实事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理念,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政治任务来抓,11家责任实施单位的高度以工作责任心,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诚诚恳恳,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所涉及的18项指标年终考核数据完成或超额完成,深受人民群众欢迎。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民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财政困难状况仍没有得到根本性缓解;农业增产和家民增收的基础不够稳固,就业压力增加和贫富差距拉大等。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2006年,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突出发展奶业、竹业、延季蔬菜三大产业。全县新创办奶业养殖小区14个,新增奶牛1080头,开发改良草山2万亩;竹业发展突出了基地建设和加工增值;延季蔬菜以品牌建设促进产品销售,建立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等措施,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县完成现价农业总产值62359万元,较上年同期的59047万元增加3312万元,增长5.6%。 种植业生产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6.52干公顷,总产量82226吨,较上年同期的82498吨略有减产。水稻产量62678吨,比上年增长0.23%;油料总产量5029吨,增长1.97%;水果总产量19340吨,增长3.92%。 畜牧养殖业发展加快。全年肉类总产量16261吨,比上年增长2.35%。奶业生产保持高速增长势头,鲜奶产量44422吨,比上年增长26.43%。水产品产量674吨,增长3.22%。 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县优质稻种植面积9.62千公顷,占水稻播种面积的89.7%,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开发药材0.51千公顷,增长4.1%;蔬菜种植面积2.66千公顷,增长3.1%。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2006年,我县筹措水利建设资金2190万元,完成水利工程5122处,完成土石方418万立方米,投入劳动工日310万个,全县恢复灌溉面积2.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万亩,新增旱涝保收面积0.5万亩,改造低产田1.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5万亩,新增蓄引提水量10万立方米,再加上全年争取财政扶贫资金1159万元,农业综合开发资金813万元的投入,极大地增强了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发展步伐加快。2006年,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52524万元,比上年增长19.1%。其中18家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41428万元,增长22.2%,所占比重为87.0;规模以下工业实现增加值6813万元,增长12.0%,所占比重为13.0%。全部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1365万元,利润总额4817万元,亏损企业亏损额300万元,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137.9%,比上年提高8.9个百分点。工业品产销衔接良好,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100.1%。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奶粉33330吨,增长11.6%;发电量32821万千瓦时,增长21.0%;水泥63360吨,增长36.8%;人造板63070立方米,增长173.0%;铁合金8817吨,增长57.8%。 建筑业生产平稳。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610万元,增长7.1%。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2家,完成房屋建筑面积11.3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9.3万平方米,实现利润38.3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8632万元,比上年增长44.7%,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89258万元,增长45.6%。 县城建设成效显著。利用我县50大庆的契机,全面完成了人民南路、城西路、城南路等旧城区“两纵四横”路网改造,新建了建新路、机场路东段和环城西路,全面启动民族大道建设。修建了城南河堤西段、诸葛文化长廊、儒林广场等休闲场所,完成了行政中心、儒林大洒店、假日大酒店、二水厂、县一中体艺馆等重点工程建设和人民路临街门面美化、亮化工程,县城面貌焕然一新。 城乡公路建设进展顺利。投资最大的竹城高等级公路即将完工,投资1014万元的矮岭子至白毛坪、江头司至五团的乡镇公路改造基本完成,农村通达、通畅公路建设卓有成效,完成投资1680万元,优质的水泥村道不断涌现,成为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亮点。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2006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020万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县城31584万元,增长17.3%,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8.6%;县城以下14436万元,增长11.4%,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1.4%。分行业为:批发和零售业42811万元,增长15.7%;住宿和餐饮业2637万元,增长13.5%;其他行业572万元,增长5.0%。 六、对外经济 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2006年精心组织参加了“东洽会”、“珠洽会”、“中博会”等一系列招商活动,成功举办了县五十大庆经贸洽谈会,全年引进外资500万美元,引进县外境内资金6亿元,实现对外贸易460万美元,同比增长52.0%。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持续快速增长。2006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6641万元,增长8.6%。通过实施村村通工程项目,电话装机量不断增多,至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31014户,增长5.4%,其中城市固定电话用户12287户,下降5.9%;农村固定电话用户18727户,增长14.4%,移动电话用户43941户,增长47.5%,其中小灵通用户7441户。互联网宽带用户5911户,增长52.5%。 旅游业期待发展。随着竹城公路的逐步拉通及五大景点景区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旅游开始升温,全年接待游客7.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0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