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新宁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4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发展经济为第一要务,强力推进"旅游带动、三化并进"战略,进一步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加大资金投入和招商引资力度,县域经济发展提速,综合县力进一步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百姓祥和、社会稳定。 一、综合 经济发展加快,综合县力增强。2004年全县实现GDP为201832万元,比上年增长10.8%,为近5年来增速最快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4266万元,增幅为6.3%;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0851万元,增幅为15.3%;第三产业增加值86715万元,增幅为12.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3917元,比上年增加669元。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为36.7:20.2:42.9。 县城扩容提质,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县城建城区面积6.8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0.37平方公里,完成了园艺路、松枫路、建设路、春风路小区路面硬化,扶夷公园、崀山宏基大酒店、阳光医院、崀山高级中学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完成旧城改造2.8万平方米,启动春风新区8万平方米住宅建设,城镇化水平达到22%,比去年提升了5个百分点。马头桥、靖位、高桥、回龙镇启动小城镇开发,来势喜人,进展顺利。 省八件实事和市十五件实事全面完成。通过考核验收,为民办的省八件、市十五件实事的目标任务全部达标。其中:劳动就业和保障、特困群体低保、改造乡镇敬老院、卫生预防和控制机构建设、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及改水改厕完成出色。 企业改制向纵深推进。年内共完成企业改制任务28家,盘活存量资产1.05亿元,实现资产变现5850万元,增加技改投入3539万元,再上岗3680人。 市场物价继续回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比上年上升3.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0%,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升2.9%。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县域经济发展结构性矛盾突出;经济运行质量不高,企业经济效益欠佳;能源瓶颈制约突出;财政收支矛盾加剧、非税收入占比过高;农民增产增收的基础不够稳固;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依旧繁重。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喜获丰收,农村经济全面发展。2004年全县实现农林渔牧业总产值114823万元,按可比价增长6.1%,其中:农业增长10.1%;林业下降9.9%;牧业增长2.1%;渔业增长7.2%。 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总产量达到325997吨,增产15.1%;脐橙总产量27349吨,增产6.5%;肉类总产量29252吨,增产9.7%;水产品产量4365吨,增产6.5%。 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自来水受益村127个,占村(居)民委员会个数25.5%;通汽车村453个,占91.1%;通电话村474个,占95.3%;通电村483个,占97.1%;有邮路及农村投递线路的村463个,占93.2%。完成各类水利工程7160处,完成投资2575万元,完成农村人畜饮水解困工程52处,新投产小水电站13个,新建沼气池4250口。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在困难中发展,充满生机。2004年我县工业企业改制与生产同步推进,实现工业总产值68675万元,增长36.7%。实现工业增加值27830万元,增长14.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3310万元,增长24.1%,非规模工业14520万元,增长5.3%。 我县24家规模工业通过改制,呈现新机。2004年完成工业产值37638万元,增长26.33%,产销率为98.6%,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91%,比上年提高26.7个百分点,利润总额为亏12.6万元,亏损面45.8%。主要工业产品中:发电设备103507千瓦,增长27.4%;水泥11.05万吨,增长12.9%;原煤46984吨,减少19.1%;发电量6926万千瓦时,减少13.8%;机制纸5624吨,增长13.6%;罐头4633吨,增长1.3倍;氮肥4116吨,减少44%。 工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园区首期征地和"三通一平"完成,浩天精米和东吉鱼具入园。 建筑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3021万元,同比增长17.5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2004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8942万元,同比增长68.1%。其中城镇投资64296万元,增长98.5%,农村投资24646万元,增长20%。在全社会投资中:国有投资32732万元,增长35.9%;集体投资31533万元,增长199.9%;个体投资24677万元,增长34.6%/。在基本建设投资的124个项目中,新开工103个,占83%,形成了国有、集体、个体一齐上格局。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砂改油工程,春风路开发,民营工业园,小城镇建设,双百工程,农村小水电开发等项目进展顺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五、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事业快速发展。2004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实现增加值26802万元,增长12%。 交通运输:年末拥有民用车辆1312台,比上年增加157台;其中客车777台,增加49台;货车535台,增加21台。年内公路通车里程748公里,全年完成货运周转量37189万吨公里,比上年增加10.7%;完成客运周转量52508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9.8%。 邮电通信:2004年邮政业务总量达到1917万元,增长59.6%;电信业务(包括电信、移动、联通)总量5460万元,增长50.8%,年末拥有固定电话户53390户,增长0.6%,其中农村电话户37428户,增长3.3%;小灵通用户5709户。拥有移动用户3.96万户,增长58.4%;互联网上网用户8748户,增长3.1%;报纸发行160万份,减少40%;杂志发行30.3万份,增加5.9%。 六、贸易和旅游 消费升温,市场繁荣。2004年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768万元,增长15.5%,其中县26258万元,增长28.9%,主要是超市经济(如百货超市、药品超市、服装超市)起主导作用。县以下实现16507万元,减少0.88%。从行业看,批零贸易业零售额35845万元,增长10.6%;餐饮业6511万元,增长52.5%;其他行业409万元,增长18.2%。 崀山旅游稳步推进。年内通过《崀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景区经营权成功转让。崀山景区接待能力增强,年末拥有宾馆饭店78家,其中星级4家,床位3380个,拥有6家旅行社,导游80人,其中国导20人,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0万人次,创门票收入480万元。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增收,支出缺口加大。2004年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10539万元,剔除农业税、特产税等政策性减收因素,增长21.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197万元,同口径比较增长19.6%。地方财政支出27648万元,同比增长19.5%,支大于收17109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