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新宁县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2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环境,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总揽全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深入实施“旅游带动,科教领先,民有为主,优农兴工”的发展战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各项工作平稳推进。国民经济总体运行平稳、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逐步提高。 一、综合 全县国内生产总值(GDP)152197万元,比上年增长6.8%。其中,第一产业59501万元,减少0.8%,第二产业22652万元,增长8.2%,第三产业70044万元,增长13.9%。一、二、三产业占经济总量的结构比为39.1:14.9:46.0,第一产业比重下降3.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3.2个百分点,产业结构向合理化发展。 国民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农业发展速度不快,产业化程度低,规模工业总量低、运行质量和效益仍然不高、财政收支矛盾加剧,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大,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健全,社会有效需求不足,长期积累的体制问题和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2002年我县农业生产由于受到气候变化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定波动。据统计,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89566万元,比上年增长1.45%。农业总产值构成发生变化,其中农业产值受雨水过多的影响,有所下降,为54641万元,比去年减少3.5个百分点;林业产值4436万元,比上年增长28.8%;牧业总产值27466万元,比上年增长9%;渔业总产值3022万元,比上年增长5.3%。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72.44千公顷,比去年增加1.1%;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1.53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3%;粮食总产量达275124吨,比上年减少2.9%。主要是稻谷减产严重,早、中、晚稻单产均减少3个百分点以上,全年稻谷总产量206047吨,比上年减少3.9%;而西瓜、烤烟、药村等经济作物喜获丰收,经济作物播种面积8.55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3.2%,其中西瓜增产19%,烤烟增产39%。林业生产有了新的起色,当年造林面积2250公顷,比上年增加1220公顷,增长一倍多;其中退耕还林1670公顷,比上年增加1650公顷。畜牧业生产有所发展,全年出栏猪30.4万头,增长9.1%;存栏猪32.3万头,增长0.6%;出栏牛3.9万头,减少9.3%;存栏牛15.5万头,增长0.5%;出栏羊3.24万头,增长1.2%;存栏羊4.3万头,增长0.7%。水产品总产量4150吨,比上年增2.5%。 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要问题是农产品质量不高,结构仍不合理,特色农业尚未形成规模,农业产业化缺乏龙头企业,农产品深加工不够,转化为经济效益的程度不高。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2年,我县工业发展波动较大。全社会工业总产值45482万元,比上年减少6.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9982万元,减少21.2%;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25500万元,增长9.8%。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总产值12745万元,减少9.3%;集体工业企业总产值6373万元,减少36.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总产值863万元,减少34.4%。实现全社会工业增加值15114万元,比上年增长3.6%;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6640万元,减少9.9%。 规模工业企业产品产量增长较快。水泥10.32万吨,增长39.5%;原煤49448吨,增长21.0%;机制纸3519吨,增长11.9%;发电设备58905千瓦,增长71.1%;发电量8126万千瓦时,增长12.3%;自来水生产量152.5万吨,增长0.9%。 规模工业企业产销率为100.47%,比上年增长2.4个百分点;而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70.61%,同比减少5.5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工业占全县经济总量的比重偏低,工业企业规模小、规模工业效益差,管理水平低,适应市场能力不强。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生产盲目性大,很不规范。 2002年,我县建筑业受投资快速增长的拉动,呈较快发展势头。全县建筑业完成增加值7538万元,同比增长19.0%。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6万元,同比减少20.8%;单位工程施工个数88个,增长27.5%,其中投标承包49个,占55.6%。房屋建筑施工19.6万平方米,增长26.6%;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0.9万平方米,增长11.2%。 四、固定资产投资 随着我县旅游开发、农村电网改造、汽车西站建设、第二自来水厂、1864线改造、大兴路、春风路开发等一大批项目的启动和深入,我县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强劲增长势头。200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34167万元,同比增长19.3%。其中,国有投资14897万元,增长37.7%;集体投资2660万元,减少2.7%;城镇私营、个体投资10690万元,增长19.7%;其他投资5920万元,减少3.7%。国有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13832万元,比上年增长68.0%;更新改造投资200万元,比上年减少90%。 五、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事业不断发展。全年完成增加值19584万元,比上年增加16.3%。年末拥有民用车辆1470台,比去年增加86台;其中客车422台,比去年增加113台;货车1048台,比去年减少27台。年内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00公里。全年完成货运周转量32476万吨公里,比上年减少3.9%;完成客运周转量36783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42.4%。 邮电通信事业快速发展。2002年电信业务总量达1879万元,增长17.2%;邮政业务总量达到1153万元,增长43.4%。年末拥有固定电话用户45655户,增长17.8%。拥有移动电话用户2.1万户,增长75%;互联网上网用户达7921户,增长51%;报纸发行412万份,增长10.2%;杂志发行29.1万份,增长1%。 六、贸易和旅游 随着国民经济增长的加快和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拉动,莨山知名度的提高,游客增多,我县市场商品销售较为活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2794万元,比上年增长15.0%。其中,县以上17072万元,增长7.2%;县以下15722万元,增长2.5%;分行业为,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2968万元,增长20.1%;餐饮业3826万元,增长7.5%;其他行业6000万元,增长2.8%。分经济类型是,公有经济实现商品零售额9317万元,增长4%;非公有制经济23477万元,增长23.1%。县内药品超市、食品蔬菜超市等新经济类型开始崭露头角。 旅游业发展步入一个新台阶。2002年我县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中国莨山旅游节暨蜘蛛人挑战辣椒峰活动,来自省内外甚至国外的5000多名游客观看了这次活动,莨山知名度大大提高。全年旅游人次达25万人次;门票收入420万元,增长3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