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城步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3年,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克服非典疫情和持续干旱的影响,积极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县城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一、综合 经济增长迅速。全县GDP为88613万元,比上年增长12.2%,比上年加快2.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683万元,增长5.2%,加快4.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34642万元,增长24.4%,减慢1.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27288万元,增长7.1%,加快1.6个百分点。在第三产业中,运输邮电仓储业增长6.8%,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增长10.7%,金融保险业增长6.6%,房地产业增长3.4%,其他服务业增长6.0%。三次产业结构为30.1:39.1:30.8。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种植业结构继续调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7.25千公顷,比上年减少0.05千公顷,经济作物从7.22千顷扩大到7.30千公顷,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从1.73千公顷扩大到1.78千公顷。全年农业总产值41305万元,增长7.3%,其中:种植业是17713万元,增长2.9%;林业6534万元,增长1.3%;牧业16033万元,增长10.7%;渔业365万元,增长6.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660万元,其所占比例分别为42.9:15.8:38.8:0.9:1.6。粮食总产量7.64万吨,增长6.4%,其中,稻谷5.54万吨,增长8.6%;玉米1.59万吨,增长1.3%。油菜籽0.43万吨,下降4.4%;小麦0.07万吨,基本持平;各类水果1.92万吨,增长4.3%。全县十个乡镇61个村,利用高海拔等自然条件,大力发展绿色天公害延季蔬菜,与此同时,药材、苗木、制种等适应市场的特种农业莲勃发展,取得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 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牲猪出栏16.84万头,增长1.1%;牲猪存栏15.47万头,下降0.8%;牛存栏10.39万头,增长0.9%;羊存栏2.80万头,下降6.0%。通过出台《加快奶业发展的决定》,群众养奶牛热情日益高涨,全县形成了以南山牧场为中心,长安营、五团、丹口等地和以省道S219沿线的两个奶业产业带。到年底奶牛发展到9490头,增长12.5%,鲜奶产量2.06万吨,增长11.4%,奶业已成为我县的一大支柱产业。 渔业生产通过网箱、稻田、水库养殖,全年水产品产量609吨,增长10.7%。 林业、水利建设取得新进展。以笋竹林开发、退耕还林为重点的林业生产成效显著,全县共完成楠竹新造面积1.5万亩,完成楠竹低改10.04万亩,完成退耕还林面积4.45万亩。完成水利工程3600处,改善和增加灌溉面积1.3万亩,建设人畜饮水工程108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9.67万千瓦,农业基础设施有所改善。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高速增长。2003年,全县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29873万元,增长27.8%。其中国有工业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简称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24386万元,增长35.0%;规模以下工业完成增加值5487万元,增长5.1%。 规模工业中,国有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2509万元,增长38.7%;股份合作制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227万元,增长19.2%;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90万元,下降53.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60万元,增长8.2%。产销衔接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76289万元,增长52.6%,产品销售率为100.67%,比上年提高2.24个百分点。主要工业产品中:奶粉15309吨,增长42.8%;发电量24287万千瓦时,增长3.6%;水泥20000吨,增长2.6%;人造板4228立方米,下降29.3%;铁合金3519吨,下降13.4%。 规模工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全县规模工业实现利润总额6833万元,比上年增加3448万元,增长101.9%。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769万元,增长8.2%。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2家,完成房屋建筑面积40770平方米,竣工面积28850平方米,实现利润总额33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623万元,比上年增长45.1%。其中:国有投资22080万元,增长54.7%;集体投资2496万元,增长66.6%;私营、个体投资6398万元,增长19.0%;其他投资649万元,增长0.5%。基本建设投资16653万元,增长89.6%;更新改造投资4136万元,下降16.6%;房地产投资8万元,下降90.0%;其他投资1283万元,增长185.1%。 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检察院侦技大楼、城北客运站、邮政办公大楼、农发行办公楼及人民南路改造全面完工。劳动和社会保障大楼完成主体工程、景城公司大桥电站建成投产、新华书店城北营业楼、人民广场、S219公路建设等项目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并陆续动工,进展顺利。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日益活跃。2003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265万元,比上年增加3119万元,增长10.7%,其中:县城消费品零售额22182万元,增长13.0%;县以下零售额10083万元,增长6.0%,所占市场份额分别为68.8%和31.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0175万元,增长11.4%;餐饮业零售额1730万元,下降5.1%;其他行业零售额360万元,增长51.9%。 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年内先后组织了“西洽会”和“深洽会”等大型招商活动,新批外资项目2个,实际利用外资150万美金,利用县外境内资金10250万元。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5606万元,比上年增长6.8%。 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7724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7.8%;受非典影响,客运周转量25994万人公里,下降1.9%。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111万元,比上年增长18.0%。其中,邮政业务总量799万元,增长21.1%;电信业务总量1312万元,增长6.2%。全县年来拥有电话机装机容量28376门,固定电话用户26386户,增长19.7%,其中城市电话用户9986户,农村电话用户16400户,电话普及率达到10.3部/百人;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5185户,增长42.4%;互联网宽带用户546户。 旅游业受“非典”疫情影响较大,但旅游发展系列规划的终期评审,南山旅游经营开发权(50年)转让、白云湖、十万古田、银杉公园、长安营大寨民俗风情村等景区(点)基础项目建设及对其经营权转让开发而进行的招商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