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邵阳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3 邵阳市邵阳县统计局

2003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三个“一二三”的工作思路,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克服了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等严重困难,打了一场社会经济发展翻身仗,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发展、社会政治稳定,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初步核算,2003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219935万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完成90402万元,比上年增长4%,第二产业完成41242万元,比上年增长20.8%,第三产业完成88291万元,比上年增长13.3%。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

2003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平稳发展,战胜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实现了经济增长、农民增收。全县完成农业总产值131130万元,比上年125769万元增长4.3%。2003年,继续搞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肉牛产业、农村沼汽发展,搞好退耕还林。全年建设生态示范村12个,财政投入451万元,新建沼气池7522口。全县推广优质稻面积19.62万亩,占水稻总面积30.2%;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41.6万亩,比上年减0.5%,全年粮食播种面积92.4万亩,比上年的99.8万亩减少7.4万亩,减7.4%,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9.7万亩,比上年增长44.9%,其它农作物播种面积19.49万亩,比上年减少20.%。

林业生产持续高速发展。2003年全县退耕还林28.5万亩,完成国家计划任务23.6万亩的120.8%,零星植树265万株,油桐籽产量31吨,比上年减少3.1%,油茶籽产量3030吨,比上年减少14.4%。
畜牧业生产发展平稳,2003年全年出栏生猪73.42万头,比上年增4.8%,全年肉类总产量达52640吨,禽蛋产量2366吨。

渔业生产快速增长。2003年全年水产品产量7520吨,比上年增长2.7%,其中:淡水产品养殖产量6155吨,比上年减少0.6%。

二、工业和建筑业

2003年,工业生产持续平稳增长。全社会工业总产值为100440万元,比上年增长21.1%,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国有工业(简称规模经济)为35634万元,比上年增长27.2%,全年工业增加值为30650万元,比上年增长18.7%。

2003年,规模工业效益开始好转。35家规模工业亏损户数从去年的4家降为今年的3家,利润从去年的312万元增长到今年的713万元。规模工业经济效益良好。2003年综合效益指数为106.14%,比上年93.97%增12.17%,其中产销率100.23%,比上年99.42%增0.81%;成本费用率0.07%,比上年0.04%增0.03%;劳动生产率12188元,比上年10619元增1569元,总资产贡献率10.62%,比上年7.48%增3.14%;资产负债率56.57%,比上年54.3%增2.27%;流动资产周转率3.93%,比上年3.34%增0.59%;资产保值率99.42%,与上年持平。

建筑业生产发展平稳。全县资质等级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5家,完成建筑业产值10400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2250平方米。建筑企业效益增长平稳,5家资质等级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润188万元。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9458万元,比上年33916万元增长75.3%。其中:国有经济完成投资26540万元,比上年15036万元增长76.5%,集体及其它经济完成投资32918万元,比上年18880万元增长74.4%。国有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额21982万元,比上年8713万元增长152.3%,更新改造投资3458万元,房地产1100万元。

2003年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全县城建、水利、电力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县城东扩工程中的大木山生态小区建设完成投资6000万元,振羽大道一期工程竣工通车,红石火车站站前新区与外商签订了整体开发合同,拆迁户安置完成了规划布局,落实了安置用地;旧城实施了“美化、亮化、绿化、硬化”工程,人居环境有新的改善。水利建设:筹资1300万元,投工880万个,完成各类水利工程0.8万处,完成投资1800万元;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病险水库除险保安、水毁工程修复、城市防洪堤修建、解决人畜饮水困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再次夺得全省水利建设“芙蓉杯”奖,跨入全省水利建设先进县行列。电力建设:农村电网累计完成投资4800万元,去年完成2000万元,至目前一共整改了285个村。全县全年用电1.04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5%。

四、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持续快速发展。2003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24265万元,比上年增长11.9%。

2003年全县拥有民用汽车2461辆,其中私人拥有2316辆。民用汽车中载客汽车1813辆,普通载货汽车648辆。

2003年邮电通信业发展较快,完成投资3000万元。全县通电话的行政村数为650个,固定电话用户达64350门,与上年同期的54098门比,增长19%,其中农村电话用户达45414门。与上年同期的41998门比,增长8.1%。年未移动电话用户数37021,与上年同期的23314部比,增长58.8%。年未互联网用户达1206户。全年邮电业务总量9224万元,比上年增长8.5%。全县报纸发行数达55万份,极大地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

2003年全县交通基础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投资6300万元,改造县乡公路48公里,其中投资200万元,改建村道14条,50多公里。全县人民期盼多年的黄板线于2003年10月全线破土动工,五丰铺至罗城、五丰铺至金江路面全部硬化,并竣工通车,塘田市至金称市道路硬化工程即将竣工,207国道邵阳至塘渡口段完成了部分硬化,县内交通道路质量大大提高。

五、内外贸易

2003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424万元,比上年的76956万元增长11%。从城乡结构来看,县城占39079万元,县以下占46355万元。全年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实现增加值27104万元。至2003年末,全县商品零售价格涨幅为7.2%。

招商引资步伐加快。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6715万元,比上年增长31%。合同利用境外资金6000万美元,到位945万美元,签订项目4个,到位县外境内资金19231万元,签订项目132个;县内融资项目232个;扶贫、开发引资1019万元;争取到位国债投资6840万元。

六、财政、金融、保险

2003年,财政管理创新有突破,财政节支工作有了新的起色。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14547万元,比上年增长18.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894万元,增长16.9%,上划两税1867万元,同比增长13.1%。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64625万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145550万元,比上年增长15%。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86324万元,比上年增长13.2%,其中:短期贷款52262万元,长期贷款9593万元。保险事业有了进一步发展,2003年保险营业收入为4438万元,比上年3120万元增长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