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隆回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是实现“十一五”计划发展目标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讲大局、树形象、谋发展”大讨论活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顺利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一五”计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 全县生产总值(GDP)完成40.7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3.5亿元,较上年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为8.75亿元,较上年增长21.5%,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8.45亿元,较上年增长11.9%。人均GDP3628元(按户籍人口计算),比上年增加407元,三种产业结构比为33.16:21.47:45.37。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指标总量虽居全市前列,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经济增长方式仍然较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财政收入增速太慢,收入分配差距继续拉大。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21.33亿元,比上年增长5.3%,其中农业总产值11.65亿元,增长2%,林业总产值0.68亿元,增长3.8%,牧业总产值7.86亿元,增长10.8%,渔业总产值0.55亿元,增长4.3%,服务业总产值0.59亿元,增长4.7%。 粮食总产量增加,农作物播种面积138.07千公顷,增长3.94%,全年粮食播种面积85.26千公顷,增长2.5%,粮食总产量48.21万吨,增长2.07%。 全年农村用电量9442万度,化肥(折纯)施用量31072吨。 [img]http://www.sytj.gov.cn/sytjww/servlet/ShowFile?xlh=9104[/img] 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15个首批省级示范村建设顺利推进,村庄规划和农村基础设施初步形成了点面结合,重点突出,整体推进的态势,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完成水利工程7000处,处理病险水库25座,改造低产田1.2万亩,新建沼气池1504口,推广联合收割机63台,完成优质稻59.3万亩,推广超级稻19.8万亩,最高亩产达936公斤,创全国单产记录。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仍然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8.9亿元,增长26.8%,实现工业增加值6.19亿元,同比增长21.4%,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9.15%。 工业企业效益继续提高,规模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108231万元,较上年增长35.22%,利润总额2055万元,较上年增长24.5%,综合效益指数159.9,较上年提高27.8个百分点。 [img]http://www.sytj.gov.cn/sytjww/servlet/ShowFile?xlh=9105[/img] 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6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全县具有资质等级建筑企业9家,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7万平方米,增长4%,,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5486万元,同比增长21.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上年放慢,但仍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9.3亿元,较上年增长19.5%,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3.7亿元,较上年增长32%。 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全县开工建设重点项目31个,完成投资6.3亿元,同比增长20.1%。 城镇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县城桃洪路改造工程即将竣工,九龙地下商场已交付使用,其他乡镇的小城镇建设有新的进展。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仍持续升温,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1.09亿元,增长16.4%,分地域看,县级消费品零售总额为6.49亿元,增长17%,县以下4.6亿元,增长15.5%,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总额10.1亿元,同比增长17.5%,餐饮业0.99亿元,同比增长6.2%。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持续发展,公路客运量为929万人,增长7.9%,旅客周转量为177579万人公里,增长18.6%,公路货运量为416.71万吨,同比增长10%,公路货物周转量为34609万吨,增长12.3%。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完成总投资9500万元,改造水泥路268公里,是全县历年来修建水泥路总和的2.6倍,其中完成通村公路226.3公里。 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邮电业务总量14993.6万元,比上年增长16%,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07415户,比上年增长10.2%,其中城镇电话用户24224户,移动电话(含小灵通)145422户,较上年增加38%。 旅游业蒸蒸日上,全年旅游收入7200万元,增长19.6%,旅游项目有新成效。虎形山花瑶风景名胜区成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和“新潇湘八景”,高洲温泉度假村通过国家AAA级景区(点)验收和湖南省五星休闲农庄授牌,方大生态观光园开园营业。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县财政总收入达到19919万元,同比增长11.6%,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4057万元,同比增长14.2%,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为4.9%。财政总支出62086万元,较上年增长27.4%,支出项目中科技三项经费为196万元,增长55.6%,社会保障支出2515万元,增长12.7%。 金融存款增长较快,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51.86亿元,比上年初增加8.13亿元,其中储蓄存款44.64亿元,比年初增加6.05亿元。各种本外币贷款余额17.55亿元,比年初增加1.2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5.0亿元,较年初增加0.2亿元。 年末保险公司发展到6家,全年保费收入8284万元,增长12.1%,支付赔款和给付保金2701万元,较上年增长11.8%。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3761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24891人,初中及小学在校学生达110643人,在校学生辍学率只有0.85%,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科技事业健康发展。全年科研与试验经费134万元,较上年增长21.8%。申请专利25件,授予专利11件。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稳步发展,年末拥有文化站26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共有县级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3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15座,有线电视用户6.02万户,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1.5%和95.5%。 卫生保健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全县卫生机构34个,其中专科疾病防治、妇幼保健、疾病中心各1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个,医院、卫生院床位数1565张,卫生技术人员2064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004人,注册护士582人。 体育事业稳步发展。竞技项目共获得国家级铜牌1枚,省级银牌1枚,铜牌2枚。全县共有体育馆3座,运动场35个,全县健身运动参加人数35万人次,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全面开展健身项目5次。 十、人口、人民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