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邵东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3 邵阳市邵东县统计局

2005年,邵东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五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优化县域经济环境,坚持“兴工强县”的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三化进程,全县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较好地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

一、综合

国民经济稳步增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04.78亿元,同比增长1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9.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7.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1%、18.2%、9.1%。人均GDP达8806元,同比增长20.3%。全县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0:32:48变为17:38:45,二产业比重上升6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趋向优化。

市场物价涨幅迅速,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3.0%,其中食品价格上涨6.4%,衣着价格上涨0.2%,居住价格上涨8.2%。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升2.8%。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上升5.96%。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总水平上升9.34%。

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进展顺利。2005年,邵东县有108家企业启动改制,完成33家。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矛盾仍然突出;经济运行质量不高,产品科技含量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偏低;新增劳动力多,就业压力增大。

二、农业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较快。2005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15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农业产值增长2.8%,林业产值增长4.3%,牧业产值增长10.6%,渔业产值减少2.9%,农林牧渔服务业减少2.4%。

种植业生产全面丰收。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71.59千公顷,总产量39.5万吨,比上年增长5.3%,创近三年来的最好水平。其中:水稻面积54.45千公顷,产量32.4万吨,增长4.5%,水果总产量6.4万吨,减少3.8%。畜牧养殖业发展加快。全年肉类总产量9.64万吨,比上年增长2.8%。水产品产量2.55万吨,增长1.2%。

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县优质稻种植面积达35.24千公顷,增长16.8%,药材种植9.29千公顷,增长17.3%。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全县完成水利工程11860处,新增蓄、引、提水量120万方,改善灌溉面积3.6万亩,全县共14.7万亩退耕还林补植和4.62万亩退耕还林已全部通过省市验收。通乡公路建设完成51公里,通村公路建设完成26公里,新建沼气池400口。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继续增长。2005年,邵东县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170.0亿元,比上年增长25.56%,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27.74亿元,增长15.1%。其中:国有工业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简称规模工业)完成总产值113.8亿元,

增长32.9%,增加值9.3亿元,增长30.4%;规模以下工业完成总产值56.17亿元,增长12.8%,完成增加值18.4亿元,增长8.5%,主要工业产品中:焦碳产量40.09万吨,比上年减少17.9%,铝材33000吨,增长42.7%。

建筑业发展迅速。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2.0亿元,增长29.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05年邵东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01亿元,比上年增长46.95%,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32亿元,增长55.7%,农村固定资产投资7.69亿元,增长53.2%。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3.0亿元,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3.13亿元,外商投资1.25亿元,制造业投资6.11亿元。县政府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总投资额3.58亿元,其中县道路建设完成投资9000万元,金利华大酒店完成投资7600万元,药都市场完成投资6400万元,金世纪家园完成投资4000万元,皮具工贸园完成投资5500万元,九亿商业文化广场完成投资3300万元。

五、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业持续发展。2005年,完成公路客运量1300万人次,增长10%,公路货运量400万吨,增长5%,货物周转量43500万吨公里,增长4.8%。年末全县拥有民用汽车7500辆,增长5.6%,其中本年新注册汽车400辆,轿车100辆,年末私人汽车保有量7200辆,其中本年新注册汽车400辆,年末私人轿车保有量3200,本年新注册轿车100辆。

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39亿元,增长14.6%。全县年未拥有电话装机容量19万门,固定电话用户达13万户,增长9.2%。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现代通讯意识增强,年末拥有移动电话用户18.7万户,增长25%,电话普及率37.75%(按户计算)。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需求稳步增长。2005年,邵东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8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县城市场15.6亿元,增长6%;县以下农村市场14.5亿元,增长7.4%。批发零售贸易业消费品零售额30.1亿元,增长13.2%。

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出口贸易快速增长。2005年,全县产品出口到62个国家和地区,出口总值为68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3.9%,其中:自营出口2246万美元,增长53.4%。全县共引进境外投资项目4个,合同引资实际到位资金834万美元;引进境内县外投资项目247个,实际到位资金12.9亿元。

七、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05年,全县财政总收入达45375万元,比上年增长22.4%,其中县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2316万元,增长19.1%;上划中央“两税”13156万元,增长16.7%;上划所得税完成5296万元,增长16.5%;全年财政总支出55383万元,增长12.4%。税收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为68.7%,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4.33%,比上年降低0.1个百分点。

金融机构存贷款继续增长。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9.4亿元,增长12.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61.2亿元,增长11.2%。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0.8亿元,增长8.3%,从贷款投向看:短期贷款15.0亿元,增长3.6%;中长期货款3.2亿元,增长16.0%;贷款占存款的比例为34.0%,比上年增长4.3个百分点。

八、科学技术与教育

科技投入有所增加,科技工作取得新成效。2005年,全县安排科技活动经费100万元,申请专利58项,批准专利25项,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教育事业发展较快。2005年,全县普通中学76所,在校学生达5.23万人;中等职业学校2所,在校学生3000人;普通小学261所,在校学生8.25万人。教师素质进一步提高,全县小学专任教师3780人,具有职称人员3661人,其中小学一级职称以上教师3546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4413人,具有职称人员4118人,其中:具有中学一级职称以上教师2369人;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101人,具有职称人员8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