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邵东县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2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解放思想,突出发展主题,实施兴工强县发展战略,克服了重重困难,实现了经济的稳步与增长,推动了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增长。初步统计,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71.5亿元,增长8.1%。其中第三产业16.55亿元,减少3%;第二产业19.6亿元,增长11%,;第三产业35.35亿元,增长10%。 市场价格小幅下降。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不平比上年下降1.1%。农村居民食品类价格下降0.79%。衣着类价格下降0.6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下降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下降1.7%,交通和通信下降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1%,居住价格下降2.1%。 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国民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经济运行质量不高,企业亏损仍然严重,财政困难状况仍然没有缓解,产业化步伐较慢,农民增收困难,城镇低收入群体生活还非常困难,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工作依旧非常繁重;市场流通人气欠旺,社会治安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和农村经济基本平稳,产业化步伐进一步加快。2002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10亿元,增长0.2%,其中农业增长1%,林业减少11.8%,牧业减少1.2%,渔业增长4.6%。 全年主要农产品中,粮食总产量34.35万吨,比上年减少16.4%,油料1.07万吨,减少0.4%;水果6.98万吨,增长17.8%,其中柑桔2.11万吨,增长3.4%;蔬菜总产量41.96万吨,增长7.6%;养殖业保持稳定增长,全县出栏肉猪112.2万头,减少1.5%;当年出售和自宰的牛1.53万头,增长282%;出栏羊1.41万只,增长171%;出笼兔1.7万只,增长24%;出栏家禽4442万羽,增长1.8%;水产养殖进一步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2.3万吨,增长4.0%。年末生猪存栏65.2万头,比上年增长9.9%;存栏牛4.94万头,增长70.9%。存栏羊2.10万头,增长10.5%;存栏兔1.2万只,增长16.3%;家禽存笼379.6万羽,增长0。1%。 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优质稻种植面积达到31.45千公顷,粮食作物优质品率68.5%,种植药材4.2千公顷,增长20.5%,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2.94千公顷,增长8%。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2002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4亿元,增长17%。其中国有工业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简称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3.9亿元,增长18.6%。规模以下工业完成增加值10.1亿元,增长17.4%。 规模工业中,国有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02亿元,增长18.6%;集体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0.91亿元,增长21.96%;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0.43亿元,增长10.3%,其他经济类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54亿元,增长18.6%。轻工业完成增加值2.02亿元,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91亿元,分别增长19.8%和17.4%。工业产品产销率99.1%,主要工业产品中,原煤45.78万吨,减少11.68%、水泥16.8万吨,增长4.5%。十种有色金属0.44万吨,增长3.12%。 扭亏增盈取得好的成绩,规模工业经济效益有所好转。全县48户独立核算规模工业实现利税488万元,增长10%。盈利企业盈利额1585万元,亏损企业亏损额1229万元,实现净利润356万元。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26.48%,比上年提高22.62个百分点。规模以下工业全年完成总产值42.4亿元,增长12%。建筑业较快增长。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5.81亿元,增长10.6%。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2002年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58亿元,增长10.76%。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完成投资1.8亿元,增长28.5%,集体投资2.32亿元,关少9.44%,个体投资1.16亿元,增长15.21%。国有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0.17亿元,减少45.91%。 四、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持续发展,为经济建设提供保障,完成公路客运量1382万人,增长18.8%,客运周转量0.84亿人公里;公路货运量508万吨,货运周转量0.62亿吨公里;铁路完成客运量49万人次,增长17.65%,完成货运量76万吨,下降12.5%。 邮电通信快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78亿元,增长5.4%。全县年末拥有电话装机容量16.52万门,增长9.7%;电话用户过11.17万户,增长3.3%,其中农村电话用户7.29万户,增长11%。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现代通讯意识增强,年末拥有移动电话用户8.9万户,增长2.9%;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达1.16万户,减少3.0%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需求稳步增长。2002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26.10亿元,增长8.3%。其中城市13.00亿元,增长8.3%,县及县以下农村市场13.1亿元,增长8.3%;批发零售额消费品零售额21.9亿元,增长8.4%。 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出品贸易快速增长。2002年全县进出口总额300万美元(海关口径),增长25%,年内先后组织参与了上海和东莞二次大型招商会,实际利用外资300万美元,增长72%;利用内资1.12亿元,增长8.3%。 六、财政、金融和保险 2002年,全县财政总收入2.404亿元,剔除所得税改革、农村税费改革等政策性因素,同比略有增长。其中完成第一般预算收入1.47亿元,增长11.5%,完成上划两税收入5711万元,增长7.6%。全年财政支出33亿元,增长1.7%。 金融机构存款稳定增长,贷款投放明显不足。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3.4亿元,比年初增长17.1%,其中企业存款2.6亿元,减少31.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9.4亿元,增长23.1%;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货款余额14.2亿元,比年初增长13%,从贷款投向看:短期贷款增11.5亿元,中长期贷款新增2.10亿元,存贷款比为32.7%,表明贷款投放明显不足,拉动经济增长泛力。 保险事业较快发展,公民投保意识增强。年末全市保险机构保费收入8528万元,增长30.6%。其中财产险1575亿元,人寿险6953万元,分别增长10%、36.3%。全年赔付额为8157万元,增长249%。 七、科学技术与教育 科技投入有所增加,科研工作取得新成效。2002年末,安排科技活动经费37万元,获得科技成果5项,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2年,全县普通中学82所,在校学生达9.39万人;职业中学9所,在校学生2261人,小学308所,在校学生98181人。教师素质进一步提高,全县小学专任教师10010人,具有职称人员3801人,其中具有小学一级职称经上教师3529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4410人,具有职称人员3839人,其中具有中学一级职称以上教师1989人;职业中学专任教师101人,具有职称人员80人,其中具有中学一级职称以上老师7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