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大祥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3 邵阳市大祥区统计局

2008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统揽全局,紧紧抓住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这一主线,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深入实施五大战略,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国民经济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逐年攀升。地区生产总值48.1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3.3亿元,增长5.9 %;第二产业增加值18.2亿元,增长15.6    %;第三产业增加值26.6亿元,增长12.1%。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6.9%、37.8%和55.3%。

劳动就业保持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392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392人;城镇就业与再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人数达110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  4.1%。社会保障工作成效显著,进一步扩大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覆盖面。年末全市养老、失业、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7287人、2800人和4696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8381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381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2000人。共发放失业、养老、工伤、生育、医疗等保险费3475万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在应保尽保的基础上,继续加大监督与动态管理力度,年末城镇低保对象为1.72万人,累计发放低保资金1820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逐步深入,农村低保对象增加到1.23万人,累计发放低保资金65万元。

二、农业

农牧业产业化进程稳步推进,农牧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农业生产喜获丰收,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全年农作物总播面积21.41万亩,比上年增加1.02万亩。其中:粮食  14.52万亩,增加0.08万亩;经济作物14700亩(含油菜  12000亩),增加1500亩。粮食产量5.38万吨,比上年增加0.03万吨,增长0.49 %;其中:小麦产量0.0044万吨,减少0.0003万吨,减6.38 %。油菜籽产量0.1452万吨,增加0.0185万吨,增长14.6 %;全区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5.26779亿元,比上年增长6.2%。

畜牧业平稳发展。年末牲畜总头数183.51万头(只),比上年增长7.46%。年末大牲畜存栏总头数0.6258万头,比上年增长1.8%。其中:奶牛200头,减产4.8%;生猪存栏 9.54万头,增长10.0%。肉类产量1.2655万吨,增长8.5%,牛奶产量0.0312万吨,减4.9%。农牧业机械总动力10.2278万千瓦,农用拖拉机354台,农村用电量1034.00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效益明显提高。地方规模以上工业现价总产值35.73亿元,比上年增长30.68 %;工业增加值10.63亿元,增长25.25 %。

2008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46.89%。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74亿元,增长55.4   %,实现利润6572.5万元,同比增长33.96%,亏损企业户数2户,亏损企业亏损额为278.8万元。

2008年全区资质等级建筑企业32家,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16410人,建筑业总产值125146万元,增长11.2    %,实现利润4523.7万元,增长2.4%。房屋施工面积165.24    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03.38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势头强劲。2008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55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9%。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9亿元,同比增长51.3 %;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000万元,房地产开发投资 6.8 亿元。

四、内外贸易和招商引资

商品销售稳步增长,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377亿元,比上年增长23.1%.分行业看,批零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13051万元,增长22.66%,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0326万元,增长25.6 %。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75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4 %。其中出口总额1757    万美元,增长34%。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共引进招商项目60个,引进内资24.81亿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引进外资874万美元,增长21.4%。

五、财政

财税收入快速增长,再创历史新高。2008年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11524万元,同比增长28.28%。其中,国税收入3620万元,同比增长51.34%,地税收入5471万元,同比增长21.77%。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565万元,同比增长22.08%。在财政收入构成中,税收收入5817万元,同比增长23.63%,占一般预算收入76.89%。 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8335万元,同比增长35.56 %。一般公共服务7537万元,教育支出6586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6194万元,科学技术85万元,卫生经费支出1720万元,环境保护54万元,交通运输202万元。

六、教育、卫生

教育事业协调发展。现有普通中学7所,在校学生3852  人,专任教师1043人;小学44所,在校学生22224人,专任教师398人。2008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为100%,小学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107.2%。

医疗条件明显改善,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健全。现有卫生机构17个。其中:医院1个,卫生院6个,社区服务中心6个,妇幼保健所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公共卫生监督所1个。卫生机构实有床位 170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56人。

七、人口

全区总人口308955人,总户数91117户。其中:农业人口126389人,非农业人口182566人。在总人口中,男性    157178人,女性151777人,性别比为104:100 。出生人口   3531人,出生率为11.4‰。死亡人口 1604人,死亡率为    5.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2‰。

八、人民生活

在岗职工工资总额8.9829亿元(地方),比上年增长  20.4%;在岗职工人均工资23605元,增长10.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65元,增长11.2%。农民人均纯收入    6245元,增长14.2%,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九、安全生产

2008年,全区安全生产呈现健康平稳发展态势。全区共发生各类事故42起,同比下降22%;死亡人数11人,同比下降55 %;受伤人数18人,同比下降45%;直接经济损失42  万元,同比下降35%。